阴阳有常职,代御不可并。
一气或错缪,愆伏相寇兵。
惟时四月交,南国厌久晴。
风师挟帝令,呼号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
黄尘暗如雾,掩彼日月明。
帝眷一昔回,旱议沮莫行。
番然需膏泽,夜半来雨声。
黎明纵遐眺,沟浍各已盈。
青秧散广亩,白水涵孤城。
耕夫欣有托,水鸟飞且鸣。
乃知化工妙,悠然信难名。
行矣耘我穑,岁终伫坻京。
这首诗的译文是:
阴阳有常职,代御不可并。一气或错缪,愆伏相寇兵。惟时四月交,南国厌久晴。风师挟帝令,呼号肆徂征。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黄尘暗如雾,掩彼日月明。帝眷一昔回,旱议沮莫行。番然需膏泽,夜半来雨声。黎明纵遐眺,沟浍各已盈。青秧散广亩,白水涵孤城。耕夫欣有托,水鸟飞且鸣。乃知化工妙,悠然信难名。行矣耘我穑,岁终伫坻京。
注释:
喜雨得城字:喜雨,指雨水降临;城字,可能是指城郊或城邑的意思,也可能指“城池”一词,这里取后者解释。全诗以“喜雨”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雨水降临的喜悦之情。
阴阳有常职,代御不可并:阴阳,指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常职,指天地间阴阳之气的运行规律;代御,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掌管天文、地理等事务;不可并,意为不能同时进行,这里比喻天地间的阴阳之气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全句大意是:天地间的阴阳之气有着固定的运行规律,它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一气或错缪,愆伏相寇兵:一气,指天地间的阴阳之气;或错缪,意为有时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愆伏,指出现异常或不安定的情况;相寇兵,意为相互侵犯或争斗。全句大意是:有时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会相互交错、混乱,甚至出现异常或不安定的情况,导致天地间的阴阳之气相互侵犯或争斗。
惟时四月交,南国厌久晴:惟时,指这个时候;四月交,指的是农历四月份;南国,指南方的国家;厌久晴,意为忍受长时间的干旱之苦。全句大意是:这个时候是农历四月,南方的国家已经忍受了长时间的干旱之苦,期盼着雨水的到来。
风师挟帝令,呼号肆徂征:风师,指风神;挟帝令,意为带着皇帝的命令;呼号,意为呼喊、呼唤;肆徂征,意为肆意地进行征战。全句大意是:风神带着皇帝的命令,肆意地进行征战,给大地带来狂风暴雨。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云师,指云神;畏推逐,意为担心被驱逐;蓄意,意为故意、有意;争,意为争夺。全句大意是:云神害怕被驱逐,故意不与风雨争抢水源。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雨师,指降雨之神;旷厥官,意为荒废了自己的职责;所苟,意为仅仅、暂且;朝夕,意为早晨和晚上。全句大意是:降雨之神荒废了自己的职责,只求能够尽快地滋润大地。
黄尘暗如雾,掩彼日月明:黄尘,指黄色的尘土;暗如雾,意为像雾一样昏暗;掩彼日月明,意为遮蔽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全句大意是:黄色的尘土弥漫开来,像雾一样昏暗,遮蔽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芒。
帝眷一昔回,旱议沮莫行:帝眷,意为皇帝的眷顾、关注;一昔回,意为一天之间的变化;旱议,指关于旱灾的讨论或计划;沮莫行,意为受阻、难以实施。全句大意是:皇帝的关注在一天之间发生了变化,旱灾的讨论或计划受阻无法实施。
番然需膏泽,夜半来雨声:番然,形容天气变化无常;需膏泽,意为需要润泽的土地;膏泽,指肥沃的土地;夜半,即午夜时分。全句大意是:天气变化无常,需要润泽的土地,在午夜时分传来了雨声。
黎明纵遐眺,沟浍各已盈:黎明,指破晓时分;纵遐眺,意为放眼远眺;沟浍,指田间的水沟和水渠;各已盈,意为都已充满了水。全句大意是:在破晓时分放眼远眺,田间的水沟和水渠都已经充满了水。
青秧散广亩,白水涵孤城:青秧,指嫩绿色的秧苗;散广亩,意为遍布于广阔的田野;白水,指清澈的水;涵孤城,意为滋润着孤立的古城。全句大意是:嫩绿色的秧苗遍布于广阔的田野,清澈的水流滋润着孤立的古城。
耕夫欣有托,水鸟飞且鸣:耕夫,指农民;欣有托,意为很高兴能够有所依靠;水鸟,指水边的小鸟;飞且鸣,意为飞翔并在天空中鸣叫。全句大意是:农民们高兴地能够有所依靠,水边的小鸟在飞翔并且鸣叫。
乃知化工妙,悠然信难名:乃知,表示已经知道;化工,指自然造化的力量;妙,意为巧妙、神奇;悠然,意为悠闲自在;信难名,意为难以描述。全句大意是:人们才知道自然造化的力量是多么巧妙和神奇,但这种力量却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
行矣耘我穑,岁终伫坻京:行矣,意为可以行动了;耘,意为耕种;穑,指收获庄稼;坻京,指丰收的庄稼堆。全句大意是:现在可以开始耕种了,等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站在丰收的庄稼堆旁了。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阴阳、风雨、云雾等现象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而优美,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也传达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