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玉塞静无尘,嘉定如今第四春。
两国交驰通好使,八荒同作太平人。
翠鼍鼓奏娱嘉客,白兽樽浮赏谏臣。
圣历从兹天共远,年年玉帛会枫宸。

【注释】

紫宸殿:唐宋时称大明宫正门。贺正旦,即元旦,古历新年。榆关:今山海关,在北京市东北部。玉塞:指长城。嘉定:宋代地名,在今四川东部。两国:这里指金国、南宋。交驰:互通有无。同作太平人:大家都是太平之民。翠鼍鼓奏,白兽樽浮:都是古代乐器。翠鼍鼓,即鼍鼓,用鼍皮制成,形如龟,故名。白兽尊,即兽尊,用白陶制成。

【赏析】

此诗是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正月,金国使臣萧仲恭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之作。

首联“榆关玉塞静无尘,嘉定如今第四春。”起句写景,榆关玉塞,指边关要塞。榆关,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侧老龙头下。玉塞,形容边塞险要,地势高峻。榆关玉塞,点明作者所咏之地。次句写景,点出时间是春节,地点在京城嘉定,说明诗人正在京城过春节。“静”字写出了边关的安静。“无尘”两字又表现出边疆的安宁。“静”、“无”二字,不仅写出了边塞的宁静,也暗含着朝廷对金国的强硬态度。“嘉定”是南宋京城,“如今”表明此时正是春节。“第四春”,既指岁数到了四十九岁,又指春天到了第四时。“第四春”是虚指,表示诗人已经四十九岁了。

颔联“两国交驰通好使,八荒同作太平人。”两句是写金国与南宋的关系。“交驰”两字,写出了使者往来频繁的情景。“通好”两字,写出了双方关系友好。“同作太平人”则写出了双方人民的共同愿望——天下太平。

颈联“翠鼍鼓奏娱嘉客,白兽樽浮赏谏臣。”这是描写宴会的场景。“翠鼍鼓奏”,指的是翠色鼍鼓响起,为宴乐伴奏。“白兽樽浮”指的是白色的酒器被斟满,为宴会助兴。“娱嘉客”指的是娱乐客人,使客人高兴。“赏谏臣”指的是奖赏直言进谏的大臣。这句的意思是说,宴会中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翠”、“白”二字,分别形容鼓和樽的颜色。“翠”与“白”两字相呼应,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

尾联“圣历从兹天共远,年年玉帛会枫宸。”这两句是写宴会的结束和诗人的愿望。“圣历”指的是皇帝的年号。“从兹”指的是从此,从此以后。“天共远”指的是皇帝和上天的距离越来越远,暗示着国家越来越强大。“年年”指的是每年。“玉帛”指的是礼物,这里指代的是金国的礼物。“枫宸”指的是皇宫,这里是作者自己的住所。诗人希望两国之间永远和睦相处,和平共处。

全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的祝愿。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