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祠宇下,危构压山椒。
壁石因天设,茨茆得旧条。
云山排笋簴,风竹度笙箫。
想见来仪羽,飞飞下泬寥。
【注释】
重华:即舜,中国上古时期的圣王。祠宇:供奉神佛、祖先的庙宇。危构:高耸的结构,这里指亭子。茨茆(máo):茅草。云山排笋簴:形容山上云雾缭绕,像竹子一样排列着。风竹度笙箫: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好像在吹奏笙箫。想见来仪羽:想象那飞翔的仙鹤羽毛。
【赏析】
《闻韶亭》,唐代李嘉佑作。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亭子的位置和环境,颔联写亭子的构造,颈联写亭子的周围景物,末联写想象中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情趣,是一篇成功的咏物诗。
“重华祠宇下,危构压山椒。”
“重华”,即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礼记·檀弓上》记载:“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而为九嫔御,以文服降,而崩。”传说他死后,他的子孙们在苍梧山立庙祭祀他,这就是有名的“九疑山”。
“危构”指建在高高的山峰之上的高亭。“山椒”,指山的上部或中央。这句说这座舜庙的亭子建在高山顶上。
“壁石因天设,茨茆得旧条。”
“茨”,一种茅草。“得旧条”,即根据过去的经验。这句是说,这个亭子的建筑结构,是根据古人的经验设计的。“天设”,就是自然形成的样子。
前两句交代了舜庙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建筑特色,为下面描写亭子周围的景色做了铺垫。
“云山排笋簴,风竹度笙箫。”“簴”,竹的一种,细长而直。“风竹”,指随风摇曳的竹林。“笙箫”,古代乐器,用竹制成,形状像笛子,有八孔。
这两句写亭子四周的景色。“云山”,指山上的云气笼罩着的山峦。“笋簴”,指竹林中的竹子,比喻成竹笋。“排”,竖立的样子。“笙箫”,是指风吹动竹林时发出的声音。“度”,指通过、穿过。
后两句是写诗人想象的景致。“想见来仪羽,飞飞下泬寥”。“来仪羽”,指前来朝拜的仙鹤。“泬寥”,指空旷无垠的原野。这两句说诗人想象到,那些前来朝拜的仙鹤,它们振翅高飞,飞向辽阔的原野。
这首诗描绘了舜庙亭子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想象中仙鹤飞向广阔原野的场景。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