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高天白夜沉沉,墙外谁家送远砧。
有月林梢鸣翠羽,无风窗下落黄金。
百年已老安仁鬓,三径空怀靖节心。
病眼细书何龃龉,短檠犹得对孤斟。
【注释】
释奠斋宿:斋宿,即过夜,指在寺庙中过夜。
云高天白夜沉沉,墙外谁家送远砧(砧,一种石制的捣衣用具)?
有月林梢鸣翠羽,无风窗下落黄金(“有月”句意为有月亮时树林的梢头传来鸟叫声,而没有风时窗户上落下了像金子一样的东西)。
百年已老安仁鬓,三径空怀靖节心(安仁鬓,晋陶潜字子渊,曾作《归园田居》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靖节心,指陶潜的心境);
病眼细书何龃龉,短檠犹得对孤斟(龃龉,指笔画错乱;短檠,即短小的灯台)。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于清秋之夜宿于寺中,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首联写夜宿寺院所见景色。起句“云高天白”,点明时间是夜晚。“夜沉沉”,说明入夜已久,此时作者正坐在僧房内,抬头仰望天空,只见满天星斗。“墙外谁家送远砧”,是说在夜色朦胧之中,隐约听到墙外传来了砧声,这砧声似乎与作者所居住的寺院有关,因为这里远离尘嚣,四周静寂无声。“谁家”一词,既表明了声音的来源,又透露出一丝寂寞感。
颔联写寺内所见之景。“有月林梢鸣翠羽”,是说在月光的照耀下,树林的梢头出现了一只小鸟,它仿佛在歌唱,声音清脆悦耳。“无风窗下落黄金”,则是说当风吹拂时,窗户上落下了一串串如同黄金般闪闪发光的落叶。这里用“黄金”来比喻落叶的颜色和光泽,既形象又生动。
颈联抒发感慨之情。“百年已老安仁鬓”,是说岁月无情,转眼间自己已经年迈,如晋代陶渊明那样,白发苍苍。“三径空怀靖节心”,则是说自己虽然隐居山林,但心中仍然怀念着古代贤人陶渊明那种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操。“靖节”,指的是晋代的陶渊明。
尾联表达对生活的态度。“病眼细书何龃龉”,是说自己因病而视力不佳,无法清楚地书写。而此时,一盏短小的油灯仍在陪伴着他,尽管光线微弱,但也能为他提供一些慰藉。“短檠犹得对孤斟”,则是说在这孤独的夜晚,他依然能够端起酒杯独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里的“孤斟”二字,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坚强和乐观。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晚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