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可见,古书今可求。
寻源谢潢污,至味捐珍羞。
朝曦去还至,夜炬燃复休。
从此饱文字,不闻饥饿愁。

【注释】

书怀:寄托于书。

古人不可见:古人已去世,不能相见。

古书今可求:今人可以研究古代的文献资料。

寻源谢潢污:追寻源头而清除污秽。

至味捐珍羞:美味佳肴被丢弃了,比喻舍弃珍贵的物质利益。

朝曦去还至:早晨的阳光离去后又回来了。

夜炬燃复休:夜晚的灯火熄灭后又重新点燃了。

饱文字:饱读诗书,学识渊博。

不闻饥饿愁:不再听任饥饿和忧愁折磨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所写的自勉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态度。

开头两句写“古人不可见”与“古书今可求”。这一句看似矛盾,实则有深刻含意。作者以古人不可再见,暗示其思想、精神的永恒性;又以古人可求而得,强调了后人应继承前人的精神财富。

三、四句写“寻源谢潢污”与“至味捐珍羞”。“寻源”,指寻求真理;“谢污”,即摆脱世俗的污染,保持纯洁。“至味捐珍羞”,意为把最珍贵的东西都摒弃了,只取那普通的“至味”。这里诗人借物喻理,表明要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境界,就应当抛弃世俗的诱惑和物质利益的束缚。

五、六句写“朝曦去还至”,“夜炬燃复休”。“朝曦去还至”,指晨光来临,又复消散;“夜炬燃复休”,指夜深人静,蜡烛熄灭,又重新点起。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日夜辛勤攻读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追求。

尾联两句写诗人从此饱读诗书,不再为饥寒所苦、忧愁所困了。“从此”一词,既概括全诗内容,又照应开篇,使诗歌结构严谨完整。“饱文字”、“不闻饥饿愁”等词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学习、充实自我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