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家住逢家洲,无田可种渔为舟。
春和夏炎网头坐,茫茫不觉秋冬过。
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
朝餐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
今朝何人买鲜鲫,直得千钱酬二百。
抛钱帆去了不应,却谢君子为增益。
嗟嗟莫怨行路人,满江风月侬最亲。
但看渔翁更强健,银刀赤尾长鳞鳞。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渔父词》。全诗共八句,内容如下:
诗句与译文对照:
第1句
舟人强以二锾多取渔人之鱼余增百钱与之作渔父行
- 解析:船上的船夫强行从渔人那里拿走了多余的鱼,并额外收取了一百钱。
- 译文:船夫强行从渔人的鱼中拿走多余的,还额外要收一百钱。
- 注释:这里的“二锾”是古货币单位,一锾等于十钱。
第2句
老父家住逢家洲,无田可种渔为舟。
- 解析:渔夫的老父亲住在逢家州(可能是指某地的名称),没有田地只能靠捕鱼为生。
- 译文:老父亲家就住在同一个地方(逢家洲)。他无法耕种田地,只能依靠打渔为生。
- 注释:这里“逢家洲”可能是一个地名。
第3句
春和夏炎网头坐,茫茫不觉秋冬过。
- 解析:在春天和夏天里,渔夫坐在船上用网捕捞。他对于四季的变化浑然不觉。
- 译文:在春暖花开和夏季炎热的时候,渔夫坐在船上用网捕捉。他对于四季的变换毫无察觉。
- 注释:这里“网头”指船尾,用来装鱼网的地方。
第4句
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
- 解析:每天出售鱼的收入不足一百钱,妻子和孩子们因此生活贫困。
- 译文:每天卖掉鱼的收入不到一百钱,妻子和孩子因为贫困而生活艰难。
- 注释:这个句子表达了渔民生活的艰辛。
第5句
朝餐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
- 解析:早上吃饱后,晚上仍然吃不饱,只好空手回去,在芦苇湾休息。
- 译文:早上吃饱之后,晚上还是不够吃,只好空手回去,在芦苇湾休息。
- 注释:这两句描绘了渔民辛苦劳作但收入微薄的生活状态。
第6句
今朝何人买鲜鲫,直得千钱酬二百。
- 解析:今天谁还会买鲜鲫鱼?只值得付一千钱。
- 译文:今天还有谁会购买新鲜的鲫鱼呢?它的价值只是一千钱。
- 注释:这句反映了市场上对鲜鲫鱼的需求并不旺盛。
第7句
抛钱帆去了不应,却谢君子为增益。
- 解析:扔下钱后船只离开了,我不应该这样做,但还是感谢你为我提供了帮助。
- 译文:我把钱币扔下去后船就走了,我应该不做这样的事,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给我增加了收入。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渔民对帮助者的感激之情。
第8句
嗟嗟莫怨行路人,满江风月侬最亲。
- 解析:唉,请不要怨恨过路的人。江上的风月我最熟悉。
- 译文:不要抱怨那些来来往往的人,我对江上的风光和明月最为熟悉。
- 注释:这句诗表现了渔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第9句
但看渔翁更强健,银刀赤尾长鳞鳞。
- 解析:看看这些渔翁更加健壮,他们手持闪亮的银刀,尾巴上长着红鳞。
- 译文:看看这些渔翁更加强壮,他们拿着闪亮的银刀,尾巴上长着红色的鳞片。
- 注释:这句诗赞美了渔翁的勤劳和坚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渔民辛勤劳作和不易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渔民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诗中的“渔父行”指的是渔夫行走的场景,通过具体的描述,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渔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