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有袁村,今到袁村路。
峰傍呼父老,同姓亦三数。
贵贱本无种,苗裔有疏附。
我家建安派,一经立门户。
安用黄金籯,守此青简蠹。
庶几亢吾宗,百世传儒素。
作诗示云来,聊并城南句。

【注】1、袁村:地名。2、过:经过。3、峰傍:山旁或水旁。4、呼父老:召集父老乡亲。5、贵贱本无种:贵贱本是天生的。6、苗裔有疏附:子孙中有的人疏远了,有的亲近了。7、青简蠹:用青竹简书写的《尚书》。8、云来:指诗人自己。9、并:连系,引申为“比”。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和咏怀诗相结合的作品。诗中抒发了自己对家乡袁村的深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昔”、“今”、“贵贱”与“我家”,四句一韵,每句七言。

开头两句,写昔日的袁村与今日的袁村。前一句是泛说,后一句是特指。“在昔有袁村”,“今到袁村路”是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

第三句“峰傍呼父老,同姓亦三数”,是写袁村周围的山势和袁村附近的人。“峰傍呼父老”写袁村附近的山峰环绕;“同姓亦三数”写袁村附近有同姓的人很多。这两句既点出袁村,又渲染出一种淳朴祥和的气氛。

第四句“贵贱本无种,苗裔有疏附”,是说富贵贫贱本是命中注定,但子孙后代却不一定都亲近,有的疏远了,有的亲近了。这里既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

第五六句“我家建安派,一经立门户”,“安用黄金籯”。“籯”是一种盛放财物的竹器。这两句是说:我家族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派的后人,我们用竹简记录了家谱,因此不需要用黄金装框。这里既表明了诗人的家风,也表现了他不屑于追名逐利的思想。

第七八句“庶几亢吾宗,百世传儒素”,是写诗人的愿望。诗人希望袁村能兴旺发达,他的宗族能世代相传,成为儒学名家。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也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末两句“作诗示云来,聊并城南句”,是说诗人写了一首诗给云来(指作者),这首诗的内容就是上面所写的这些。诗人以袁村为题,写了这首咏怀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思想内涵丰富,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