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庵筑室,扁曰观聚。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修篁漫山,不知隆暑。
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
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
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
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
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题陈和仲观聚堂》:

  1. 习庵筑室,扁曰观聚。
    注释:习庵是诗人自号,筑室是指建造房屋。这里的“观聚”意味着观看聚集,可能是对一个场所的描述。
    赏析:诗的首句点明了作者在习庵所建之室的名称为“观聚”,寓意着观察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

  2.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注释:在这里,“堂前何有”表达了一种空寂的感觉,而“万象可睹”则暗示着丰富的内容可以通过这个空间被观察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个观聚地的期待,希望这里能容纳各种景象,展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3.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注释:这里的“郛郭”指的是城墙,用来形容山脉的形状像古代城市的城墙一样。而“吞吐”则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赏析:通过将山脉比作古代城市的城墙,以及描绘烟雾弥漫的景色,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这个观聚地的自然风貌。

  4.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注释:这里的“沃若”意为滋润茂盛,而“媚妩”则是形容春天时草木的生机勃勃和美丽。
    赏析:诗句传达了大自然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5. 修篁漫山,不知隆暑。
    注释:这里的“修篁”指的是茂密的竹林,而“隆暑”则意味着高温的夏天。
    赏析:通过描写竹林和夏日的热烈,诗人展现了观聚地在夏季时的凉爽氛围,为读者带来一种舒适感。

  6. 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注释:“何况”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而“呼日入户”则形象地描述了秋天天空中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入室内的情景。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强调了观聚地四季如春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四季更迭、景色各异的自然画卷中。

  7.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注释:“朔风”是指寒冷的北风,“吹雪”则形容风大到足以使雪花飞舞。而“声如怒”则形容松树因风力强劲而产生的声响如同愤怒一般。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风和松树声响的描绘,展示了观聚地冬季独特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8. 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注释:这里的“上天下地”可以理解为涵盖天地万物的意思,而“四方曰宇”则是指宇宙四方的广大空间。
    赏析:诗人通过对“宇”字的多次使用,表达了对于广阔天地、宇宙的无限遐想,也暗示了观聚地的辽阔无垠。

  9.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注释:这里的“物生”指的是万物生长繁殖,“其”代指“间”。“胜数”即无法计算的数量。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观聚地生态环境的丰富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令人叹为观止。

  10.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注释:“乐哉”是一种感叹词,用于表达喜悦、满足的情绪。“斯土”指的是这片土地。
    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观聚地的喜爱和满意之情,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赞美。

《题陈和仲观聚堂》通过描绘观聚地的自然景观、季节变换、生物生长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其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