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饱霜雪,冉冉翠光湿。
万物困波流,砥柱独中立。
比德有君子,逸气难拘絷。
平生忧世心,如彼救焚急。
朅来席未温,冥鸿去何适。
劝君且淹留,斯民待安辑。
小试活国手,腠理犹可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手法和意境来分析。
首先翻译诗句,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为四联。第一联写景:“寒松饱霜雪,冉冉翠光湿。”“寒松”句点明时令。“冉冉”指山势起伏连绵不断的样子。“翠光”指松针上的露珠。“润泽”即湿润。此句描绘了一幅冬日里苍翠挺拔的松树沐浴着寒霜的景象。“万物困波流,砥柱独中立。”诗人用一个“困”字,将大自然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在风浪中颠簸动荡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艰难处境的感叹。颔联两句以物喻人,以“砥柱”自喻,表明自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那样坚守立场。颈联两句以德喻人,以“君子”自喻,表达自己志向高远,不愿被尘世琐事所拘束。尾联两句是诗人对世人发出的劝诫。“斯民”指百姓。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还不曾坐稳过席。而如今,飞鸿离去,不知何往。尾联两句是诗人对世人发出的劝诫。“斯民”指百姓;“安辑”是使安定下来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请你们暂且停留,等待国家安定下来。末联是诗人的总结,也是他的政治主张:治理国家需要人才,而人才来自民间。因此,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时间,勤勉地工作学习,为国家培养人才。
【答案】
寒松饱霜雪,冉冉翠光湿。
万物困波流,砥柱独中立。
比德有君子,逸气难拘絷。
平生忧世心,如彼救焚急。
朅来席未温,冥鸿去何适。
劝君且淹留,斯民待安辑。
腠理犹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