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兴忽不惬,山蹊策杖游。
林深树叠影,溪涨水重流。
对酒愁先醉,看花老却羞。
平生倚楼意,搔首转悠悠。

【注释】幽兴:幽深的兴致。忽不惬:忽然不称心了。蹊:小路,指山间小道。策杖:手执拐杖,这里代指步行。林深处:树林里。叠影:重叠的树影。涨:水涨。重流:水流得又快又急。对酒:面对酒。愁先醉:忧愁的心情使人先感到醉意。老却羞:年纪大了反而羞愧。倚楼:登高临下的楼。搔首:用手指抓头发。悠悠:怅惘、无端地徘徊。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当时诗人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而被捕,押到浔阳。在江中逆流而上,经过浔阳时写的一首七律诗。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前六句描写诗人在山水之间游赏的情景,后两句抒发自己年老多病、壮志难酬,只能以饮酒排遣愁闷之情。

一、二句“幽兴忽不惬,山蹊策杖游”,点出题目是“暮春山行”。首联点题,交待了时间与地点。“幽兴”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此时心情郁闷,意兴阑珊。“忽不惬”说明这种心情的产生并非无缘无故,而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山蹊”点明所处环境。一个“策杖”字,既表明诗人行动不便,又表现了他闲散、旷达的性格。“幽兴”与“策杖”相照应,表明诗人此时心情郁闷。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消沉,他仍像以往那样悠然自得,悠闲自在。这两句是过渡句,引出下两联。

三、四句“林深树叠影,溪涨水重流”,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景象。“林深树叠影”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行进过程中看到的树林密布、树木参差错落的景象。“溪涨水重流”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这里的“溪涨”指的是由于上游来水增多而导致溪水上涨。“水重流”则是指水流变得湍急起来。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经历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五、六句“对酒愁先醉,看花老却羞”,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反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面对美酒,诗人却感到愁绪满怀;看到鲜花,却又感到羞愧不已。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表现了他不愿屈服于现实的态度。

尾联“平生倚楼意,搔首转悠悠”,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遭挫折。如今身处江湖之中,回首往事,不禁感到前途渺茫,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尾联中的“搔首”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又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失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