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井梧落,微凉生瘦藤。
老兼秋共至,衰与病相仍。
砌近虫号枕,檐疏雨翳灯。
熏炉对经卷,清似住山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及赏析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结合注解进行分析评价。
“一叶井梧落”一句中的“一叶”,是诗人观察所见之景;“井梧”是井边的梧桐树,“井”是古时候人们生活用水之处。“落”,是说梧桐树叶子已经落下了。这一句描写的是深秋时节,树叶由绿变黄,飘然而落的景象。“微凉生瘦藤”,意思是:微风吹来,带着一丝寒意,使得枯藤也微微感到寒冷。这句写初秋天气转凉,藤萝开始凋零。“老兼秋共至”,意思是:岁月不饶人,人也老了,秋天也到了。这句写人的衰老和秋天的到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需强求。“衰与病相仍”,“衰”指衰老,“病”指疾病,“仍”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仍”意为接连不断。这句写衰老和疾病同时到来,让人倍感孤独凄凉。
“砌近虫号枕”一句中的“砌”,指的是墙边的小石阶;“虫号枕”,即蟋蟀鸣叫的声音,“枕”是睡觉时用的东西;“檐”,是房檐;“疏”,稀疏之意;“翳”,遮着、盖着的样子。这句写的是蟋蟀在秋天的时候叫得特别响亮,声音穿透了屋瓦,传到人的耳中,仿佛在提醒人夜晚即将降临了。“熏炉对经卷,清似住山僧。”意思是:夜已很深,熏炉上的烟缓缓上升,而案上的佛经又翻开了一页。“住山僧”指隐居山林的僧人。这句写的是深夜时分,屋内的熏炉冒着袅袅青烟,而和尚又在诵读佛经。两句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月光下,一位年事已高的僧人正在诵读佛经,而屋内的熏炉上,烟雾缭绕,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答案】
①第一二句,首句写秋日景色:梧桐叶一片片地飘落下来,暗示深秋季节的到来;次句通过“微凉”、“瘦藤”,写出了深秋时节的气候特征。第二三句写人生感慨:年纪大了,身体也渐渐衰弱;年岁大了,又患上了疾病,真是可悲啊!
②第四句到第六句写秋夜的情景:蟋蟀在夜里鸣叫得更响了;蟋蟀叫声穿过屋顶传到了耳边,让人难以入睡;屋里点着香熏炉,香气袅袅上升,而案上的佛经又翻开了一页。
③第七句到第八句写僧人的生活:夜里已经很晚了,熏炉上的烟缓缓上升;而僧人又在诵读佛经。
④第九句写僧人的心态:深更半夜的时候,僧人在读佛经,他的心情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清净啊!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夜怀人的七言绝句。前四句写诗人在秋夜之中的所感、所见和所思;后四句写诗人在秋夜中的所闻、所闻和所得。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二十个字,但是诗人的情感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