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一秋一冬,愁听鸿飞鸣。
及兹问春半,土暖已足耕。
殷勤劝父老,尊酒若为情。
我有一瓣香,为尔祈西成。
晴光动川原,桑麦日敷荣。
天公幸见听,一饱须可营。
几见陇亩事,得此白发生。
田父饮我酒,归与儿孙评。
孝弟力田者,家道终和平。
劝农二首奉呈同官诸丈乃一秋一冬,愁听鸿飞鸣。
及兹问春半,土暖已足耕。
殷勤劝父老,尊酒若为情。
我有一瓣香,为尔祈西成。
晴光动川原,桑麦日敷荣。
天公幸见听,一饱须可营。
几见陇亩事,得此白发生。
田父饮我酒,归与儿孙评。
孝弟力田者,家道终和平。
【注释】:
乃一秋一冬, 愁听鸿飞鸣。——乃:就(古汉语词)
一秋一冬:指一年之中的两个季节。
愁听鸿飞鸣:愁:忧伤;鸿:大雁
鸿:大雁。
及兹问春半,土暖已足耕。——兹:这;春:春天;半:一半;土:土地;暖:温暖;足:足够;耕:耕种
及兹:到了这个时候;问春半:询问春天的一半;土暖:土壤温暖;已足:已经足够;耕:耕种;殷勤:诚恳;父老:年老的农民们;尊酒:敬奉的酒;若为:如何,怎么;情:心意、感情;我:诗人自己;我有一瓣香:我有一个香炉的烟香;为我尔祈西成:为你祈求丰收的吉祥;西成:西边的丰收;晴光动川原:晴朗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动:照耀;川原:大地;桑麦日敷荣:桑树和麦子一天比一天长得茂盛;天公:上天;幸:幸运地得到;见听:被听到;一饱:一次吃饱;须:必须;可营:能够维持生活
几见陇亩事,得此白发生。——陇亩:田间地头;得此:有了这样;白发生:头发变白了;陇亩事:田间劳动的事;孝弟力田者: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孝弟:孝顺父母,尊敬兄弟;力田:勤劳种田;终和平:最终达到和睦太平。
田父饮我酒,归与儿孙评。——田父:在田里劳动的老人;饮我酒:端来酒请我喝;归与儿孙评:回家后要跟儿女们一起评论。
孝弟力田者,家道终和平。
【赏析】:
这是一首写劝农的诗。前四句是总述,“乃一秋一冬”,愁听鸿鸣,到春天一半的时候,天气转暖,可以耕种了。《诗经·小雅·四月》:十月之交,百卉具腓(fú)以萌。这里的具腓是草本植物发芽的意思。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说田里的人都出来喝酒了,他们要跟我讨论一下今年能否收成,我说我有一支香炉的烟香,可以为你们祈求丰收。这里用了《尚书》中的“若保是邦,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意,意思是如果能够保护好这个国家,也是因为有那些正直忠良的官吏来辅佐君王,才能使四方安定。
最后八句是结尾的议论。《诗经》中多次写到“谷风”这个题目,如《国风·邶风·谷风》,这里引用了这个题目,表示对农民的关切和慰问。最后两句用《论语》中孔子说的话:“不教而成,非吾德也;教然后有德,非吾师也。”意为教导百姓而百姓却能养成好习惯,这不是我的功劳啊;教导百姓而百姓有了好的习惯,这是我的责任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作于唐大顺元年(890)作者赴任陕州司马期间。全诗四百八十字,共分六段,每段四句。第一段写农民们盼望春天的到来,第二段描写春天来临,土地开始回暖,可以耕种的情况。第三段描写农民们出来喝酒,饮酒之后互相谈论今年的收成。第四段描写诗人给农民们祈福,祝愿他们丰收吉祥。第五段写了晴好的天气照映着大地,桑树和麦子都长得十分茂盛。第六段写农民们在春天劳作,辛勤耕作之后,收获一定很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