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忧国愿年丰,肯放炎威久病农。
尽道胸中藏渤澥,谁知笔下起蛟龙。
晓凉秋气生蕲簟,梦断檐声带梵钟。
高卧已传民讼息,只应仁政古难逢。
诗句解释:
- 使君忧国愿年丰,肯放炎威久病农。
- 使君忧国: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太守,表达的是太守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 愿年丰:希望国家能够丰收、富饶。
- 肯放炎威:指愿意放弃炎热的夏季,为农民减轻负担。
- 久病农:长时间的干旱或灾害使得农业生产受到损害,这里暗喻旱情严重。
- 尽道胸中藏渤澥,谁知笔下起蛟龙。
- 胸中藏渤澥:比喻胸怀宽广,能容纳各种困难和挑战。
- 起蛟龙:形容文笔如蛟龙出海,有力而有力。
- 比喻用法:通过“渤海”这一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心胸宽广,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 晓凉秋气生蕲簟,梦断檐声带梵钟。
- 蕲簟:一种用蕲草编织的席子,常用于夏天。
- 梦断檐声:形容听到风吹动檐角的声音,仿佛在梦中被惊醒。
- 梵钟:佛教寺庙中的钟声,这里用来象征寺庙中的宁静与平和。
- 高卧已传民讼息,只应仁政古难逢。
- 高卧:指悠闲自在地休息,这里指太守不问世事,专心治理政务。
- 传民讼息:通过太守的仁政,使得百姓的纠纷得以平息。
- 仁政:指统治者施行仁慈的政策,这里指太守以民为本,关心民生。
- 古难逢:自古以来,这样的仁政是难能可贵的,表达了对太守仁政的赞美和敬仰。
译文:
- 使君忧国愿年丰,肯放炎威久病农。
- 使君(太守)为国家担忧,希望能让年景丰收,同时愿意放弃炎热的夏日,让农民不受酷暑之苦。
- “久病农”:长时间的干旱或灾害使得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反映了旱情的严重性。
- 尽道胸中藏渤澥,谁知笔下起蛟龙。
- 胸中藏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能包容各种困难和挑战。
- 笔下如同蛟龙出海,有力而有力,展现了文笔的雄健和气势。
- 比喻用法:用“渤海”这一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心胸宽广,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 晓凉秋气生蕲簟,梦断檐声带梵钟。
- 清晨凉爽的秋风吹动着蕲簟,仿佛是在梦中被惊醒。
- 听到风声带起的梵钟声响起,给人一种宁静与平和的感觉。
- 梵钟:佛教寺庙中的钟声,这里用来象征寺庙中的宁静与平和。
- 高卧已传民讼息,只应仁政古难逢。
- 太守不问世事,专心治理政务,使得百姓的纠纷得以平息。
- 这种以民为本的仁政,是自古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对太守仁政的赞美和敬仰。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太守祷雨成功的描绘,展现了他为民造福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太守政绩的赞赏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