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
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
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真忧恼。
忽朝福尽罪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
三元九府录其愆,迫魂系魄受冥考。
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
各自妄诞自相高,不务真实为真诠。
古人好语须切记,工夫纯熟语通仙。
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
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
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翻思尘世学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
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
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
扫除末学小伎术,分别火候炼药物。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
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任气停丹始结。
初时枯水依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汝元的作品,全诗共67句,每一句都是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罗浮翠虚吟
罗浮山,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被誉为“神仙之府”。这首诗可能是在罗浮山游览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炼的向往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
他,指的是那些修行者或者道士。戒誓,是指修行时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立辛勤,是指修炼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时间。这首诗通过比较“教他”与“汝自”,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该依赖于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而不应依赖于他人的教导和约束。

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
这里指的是修炼者如果迷失方向,还可以自行寻找正确的道路。但如果连自己都迷失了,那么就会一直迷失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修炼者心态的担忧,以及对于修炼过程中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的重视。

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真忧恼。
“此辈”指的是那些没有正确指导和引导的人。他们就像是盲人一样,盲目地引导其他人也去走错误的路,从而共同陷入困境,这种情形让作者感到忧虑和苦恼。

忽朝福尽罪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
这里指的是突然之间福报用尽,罪恶也随之而来,无论向天祈求都不会得到宽恕。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的认识,以及对于宗教救赎观念的否定。

三元九府录其愆,迫魂系魄受冥考。
三元九府,指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阴曹地府,用来象征死后的世界。这里指的是将一个人的过错记录在阴间,并受到惩罚。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道德败坏者的谴责。

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人们都喜欢追求长生不老或者超脱世俗的生活,但是真正能够天天去修炼玄妙之道的人却很少。这说明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和浮躁风气的批判。

各自妄诞自相高,不务真实为真诠。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自吹自擂,而不是注重实际行动。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追求虚荣和表面功夫的现象的批评。

古人好语须切记,工夫纯熟语通仙。
这里的“古人好语”指的是古代圣贤的言论或者教诲。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牢记古人的好言善行,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来达到神通的境界。这体现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和追求高深境界的执着追求。

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
这里的“言语不通”指的是沟通不畅或者理解能力有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沟通无碍,那么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知己或者亲密的朋友。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中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的认识。

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
这句话提到了作者曾经进行一年的修行,并且已经达到了气功的境界。六脉指的是人体的十二经脉,这里指的是通过修炼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修行成果的自信和自豪。

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在这里,“一婴儿”指的是作者自己,而“丹田”则是道教修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中的丹田区域。这句话意味着作者觉得自己与这个婴孩的外貌相似,可能意味着他认为自己与这个婴孩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或者共鸣。

翻思尘世学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反思自己在世俗生活中追求道教修炼的经历,发现很多人白白浪费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中的浮躁和无效努力的批判和批评。

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曾经像云水一样自由自在地游走在世界各地,观察世间百态,发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传承自己的学问和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才华和智慧被埋没的感慨。

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在这里,“炷香问道”指的是烧香拜佛求问智慧的行为,而“勘辨邪正”则是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仍然不断地向神明请教智慧和真理,并且努力分辨是非善恶。

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回归家乡后,重新拿起笔来写这首《翠虚吟》。这首诗如同晴朗的太阳照耀着蓝天一样,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修行成果的满意和自豪。

扫除末学小伎术,分别火候炼药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摒弃那些琐碎的技艺和小把戏,专注于修炼中的核心要点和关键步骤。在这里,“火候”是指炼制药物时的火候控制,比喻修行中的时机把握和心性修养。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
这里的“水中金”指的是道家炼丹术中的“金丹”,而“虚无造化窟”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代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创造力量。这句话意味着作者要专注于修炼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以此来达到与宇宙相通、掌握宇宙奥秘的境界。

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任气停丹始结。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促使全身的气血都归回到源头,使得内在的能量充沛而充实。在这里,“脉任气停”指的是气血运行顺畅的状态,“丹始结”则是指内丹修炼开始形成的过程。

初时枯水依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修行初期时的状态,如同两条干涸的溪流在寒冷的岩石上相遇,产生了电光般的碰撞。这象征着在修炼的过程中,内心的干涸和迷茫会被打破,新的思路和灵感会迸发出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展现了他对于道教修炼的理解和体验。从一开始的迷惘到后来的坚定和自信,再到最后的领悟和升华,诗歌表达了作者从无知到有知、从迷茫到清晰的成长过程。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法则和宇宙奥秘的追求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