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阴犹辨石粼粼,百尺浑疑到底冰。
湍急宛乘银骑出,身轻直向碧霄凌。
风前别酒能禁几,雨外征衣却惯曾。
最是萧萧霜叶动,路回不见笋舆凭。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浓阴犹辨石粼粼: 这句话描绘了景色的朦胧美。“浓阴”指的是浓厚的树荫,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辨”意味着分辨、辨识,而“石粼粼”形容石头在树荫下显得格外明亮,如同波光粼粼。整体上,这句诗通过对比浓密的树荫和明亮的石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
百尺浑疑到底冰: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水的清澈和冰冷。“百尺”可能指的是某种水景或建筑的高度,给人一种深远或宏大的印象。“浑疑到底冰”则是说这种清澈到仿佛能触及到底部的冰面,形象地表达了水的透明和冷冽。
湍急宛乘银骑出: 这句话描述了水流的急速和壮观。“湍急”形容水流非常湍急,动态十足。“宛乘银骑出”则是一种比喻,将湍急的水流比作银色的马匹奔腾而出,既展现了水的力量感也增添了美感。
身轻直向碧霄凌: 这句话描绘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身轻”意味着人在水上行动自如,轻盈如风。“直向碧霄凌”则形容水面上的人似乎要直冲云霄,充满了动感和自由的气息。整句诗通过这种动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风前别酒能禁几,雨外征衣却惯曾: 这两句诗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风前”指在风中,“别酒”即离别时所喝的酒。“雨外”可能是指雨中的离别,或者是对离别情境的一种比喻。“能禁几”表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却惯曾”则说明这种情绪是经常发生的,暗示了作者对离别的情感经历并不陌生。
最是萧萧霜叶动,路回不见笋舆凭: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来表达情感。“萧萧霜叶动”形容秋天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路回不见笋舆凭”则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景象,道路曲折,落叶满地,使得原本应该依靠的车马失去了踪影。整句诗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别离之时,对过往记忆的深刻怀念。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离别的场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