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
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注释】:

堂堂:指气宇轩昂。

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紫阳:这里指紫阳县,是唐代著名道观所在地。

匏瓜:葫芦科植物,多籽,可食。

昌歜:一种用豆粉制成的食品,味美且能令人愉快。

回颊甘香胜似饴:回嚼着腮边肉的味道比饴糖还要香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葫芦的外形特点和食用价值,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

首联“六十堂堂一讲师”,诗人以“讲师”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堂堂”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讲师的威严和庄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信、从容的心态。

颔联“平生矻矻鬓成丝”,诗人以“矻矻”形容自己勤恳学习的情景,“鬓成丝”则描绘了岁月在脸上的无情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颈联“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诗人以紫阳道和洛水源为意象,寓意人生路途的艰辛与曲折,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尾联“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诗人以匏瓜和昌歜为比喻,表明自己虽然平凡但却乐于享受生活的乐趣,与那些贪图名利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以咏物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