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樵翁总是仙,花红草绿自年年。
琼楼玉宇成虚诞,盘石长松足醉眠。
小窦偏能施雨泽,深崖常恐出云烟。
游人合作宿山计,家在孤城返照边。
【注释】
绝顶樵翁:山中砍柴的老人,比喻隐者。仙:指仙人。琼楼玉宇: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盘石长松:形容山峰高耸、树木苍劲挺拔。小窦偏能施雨泽:意指山间小水沟能滋润万物。深崖常恐出云烟:意指深谷中常有云雾缭绕。游人合作宿山计:意指山上的隐士们共同商讨过夜的计划。家在孤城返照边:意指家中就在孤独的城池边缘,傍晚时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城墙上。
【译文】
在山顶上砍柴的隐者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他眼中的世界是花红草绿年复一年。
那些被神话化的琼楼玉宇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盘根错节的岩石和苍劲挺拔的高松才是值得沉醉的美梦。
山中小溪能够给干旱的农田带来滋润,深深的山谷常常弥漫着雾气让人担心会突然飞来云雾。
山上的隐士们一起商讨过夜的计划,他们住在荒凉的城堡边,日落时分的余晖把影子投射到了城墙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首联写山中砍柴老翁与一般世人的不同之处:一是他“总是仙”,因为他生活在仙境之中;二是他眼中的世界是“年年”不同,永远美丽。诗人通过这两句写出了老翁超脱尘世的洒脱,以及他那种与世隔绝的清幽。颔联写自然景物,用一“虚”字点出这些景物虚幻不实,从而突出山中景色之美。颈联又写山中之景,山涧的水能滋润万物,峡谷中的云雾时常出现,给人以遐想。尾联写人,写山上隐居的人的生活。他们在一起商讨过夜之计,说明他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生活简朴,不慕荣华富贵,只求清静淡泊,过着隐居生活。最后写他们的居所——孤城的反照,进一步衬托他们的清贫。此诗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新颖,将山水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它既没有刻意描写山水的雄壮,也没有堆砌词藻来渲染气氛,而是通过对景物本身的刻画,来表现隐者与世俗生活的迥然不同。同时,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富诗意,更富有感染力,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更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