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溪百里荐寒流,来护杨君少尹丘。
三复先公当日翰,重修处士旧时楼。
高山不减八千仞,往事空馀五十秋。
辟作小斋教子侄,好将万卷著双眸。

【题解】丰颖楼,在寿县,为宋代诗人杨时所建。

寿溪,即颍水,流经寿县。

寒流:指颍水冬季寒冷的水流。

杨君少尹:杨时,字伯愚,号龟山先生。曾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太守。“少尹”,是古代地方官名,这里指他任处州太守。

三复:多次诵读、吟咏。

先公:指杨时的祖父杨文节公。

旧时:过去的时光。

八千仞: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五十秋:五十年,五十岁,这里指杨时已届知天命之年。

辟作:开辟,建造。

小斋:小书房。

万卷:指藏书极多。着双眸:形容读书极勤。着,注视;眸子,眼睛。

【注释】杨时,字伯愚,号龟山先生,宋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以学问道德名闻天下,曾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江南西路刑狱公事。卒谥文靖。

【译文】

寿溪百里送寒流,来保护你的小丘。

多次诵读你祖父的翰墨,重新修建了处士的旧时楼台。

山峰高耸入云,有八千仞那么高,往事如烟,只剩下五十年的岁月。

开辟小斋教子侄,好让万卷书充实着双眼。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作者杨时,字伯愚,号龟山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学问道德在当时闻名遐迩,他曾经担任过处州(今浙江丽水)太守。此诗作于他晚年,是他为丰颖楼而写的。全诗表达了他对丰颖楼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的学术追求。

首句“寿溪百里荐寒流”,描绘了丰颖楼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丰溪的寒冷气息;“来护杨君少尹丘”,则是说丰溪的寒流来护保这座属于杨君的少尹丘。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丰颖楼的地理位置,而且突出了其历史价值,也表现了作者对丰颖楼的喜爱。

次句“三复先公当日翰”,是说作者多次阅读先祖的书法作品,这表现出作者的学识渊博以及对先祖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三句“重修处士旧时楼”,则是说丰颖楼上原来就有一座旧时楼,现在需要重新修建,这既体现了丰颖楼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丰颖楼的重视程度。

接下来四句则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高山不减八千仞,往事空余五十秋。”这两句是说丰颖楼上的景色依然壮丽,但是过去的岁月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这既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过去岁月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一句“辟作小斋教子侄,好将万卷著双眸”,则是说为了教育子孙后代,我要开设一个小书房,让他们好好地学习和研究万卷书。这既是对丰颖楼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教育事业的期望和承诺。

这首诗通过对丰颖楼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