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高二丈只三间,四面平畴绕海山。
白水青秧开净练,碧峦苍巘拥妆鬟。
静中始觉乾坤大,老去唯思岁月悭。
但愿心田如此阔,一生到了得清闲。
这首诗是苏轼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创作的。当时,苏子由在徐州任通判,苏轼则在徐州的官舍里作此诗。
全诗分四句,每句五言。前两句写楼的外观:楼高二丈,只三层,四面环海山。“净练”是白色的绸缎,这里用来形容田畴;“妆鬟”指女子的发髻。后两句写楼内景:人在静处始觉天地之大,老来思虑时光易逝。结尾两句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注释:
- 题新创南楼榜曰宽闲:给新建的南楼题匾,题字叫做“宽闲”。
- 白水青秧开净练:指田畴中的水和秧苗都如白色绸缎一般。
- 碧峦苍巘拥妆鬟:指远处的山峰如女子的发髻一样环绕。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诗中通过对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楼的特点。楼虽然不大,但结构紧凑,四周被大海和青山环绕,显得格外壮观。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重视。
诗人转向室内。他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四周,感叹自己的渺小和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认同,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