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传舆志,风流欠画图。
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栖乌。

【注释】

①刺桐:又名木麻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②舆志:指《禹贡》。③画图:指绘画、雕刻。④栖乌:栖息的鸟。⑤赋诗:即写诗。⑥留得:《庄子·逍遥游》载,“子独不见夫溟涬者乎!水之积也不宏,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赏析】

诗人以“刺桐”为题,意在借咏物抒怀。首句“名字传舆志”,点明所咏之物,是“刺桐”。次句写此物之风流,却无画师为其画像。这两句是说,虽然它的名字已传遍九州,但人们只见其名,未见其形,故无画师为其画像。三、四句写此物虽高且美,却不被采摘。诗人用“高花人不采”与“留得映栖乌”相对应。“高花”即“刺桐”,“人不采”“影留乌”都是比喻。此句意谓,虽然“刺桐”花开高大,芳香四溢,但人们并不采摘,反而让“刺桐”的影子留在树上,供鸟儿栖息。这两句是说,尽管“刺桐”的花高大美丽,但人们并不采摘,反倒给鸟儿留下栖身之地。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刺桐”的高大和芬芳写得更加鲜明。最后一句“留得映栖乌”,进一步说明“刺桐”之所以被人喜爱,是因为它的花朵高大,芳香扑鼻,为鸟儿提供了美好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因为它的存在使鸟儿有了安身之所。诗人以“映栖乌”作结,既赞美了“刺桐”,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使诗句显得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