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一段楚天碧,磨向崖心万仞馀。
桥柱不题司马字,兰亭留待右军书。

注释:

谁将一段碧绿的楚天景色,磨成一幅画,镶嵌在悬崖之上。

桥柱上没有题写司马相如的名字,却留下了王羲之的兰亭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画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谁将一段楚天碧”,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碧绿的楚天之中。这里的“楚天”既指楚国的天空,也暗含了作者对于楚国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怀念。

第二句“磨向崖心万仞馀”,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的宏伟景象。悬崖峭壁之上,一幅画被磨制得如此精细,令人惊叹不已。这里的“万仞馀”形容悬崖之高,突出了画作的宏大规模。

第三句“桥柱不题司马字”,则是对历史上著名文人墨客的一种讽刺。司马相如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才华横溢,但在这首作品中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一句暗示了作者对那些只注重个人名利,而忽视文化传承的人的不满和批评。

末句“兰亭留待右军书”,则是对王羲之的赞美。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书法艺术的瑰宝。这句诗意味着这幅画将被永远保留,让后人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