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道,得天之全。
气刚以和,如四时然。
功在王室,惠留于泉。
不怒而教,恶遏善迁。
为政以德,信哉格言。
先生之逝,四十三年。
有庙有祠,民奉益虔。
紫帽可砺,清名不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赞梅溪王先生像”,然后浏览全诗,理解诗意,根据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概括答案要点。此题中,第一句写先生的道行圆满无缺;第二句以四时之象来比喻先生的气刚而和;第三、四句用王室和泉水的典故说明先生功德永留人间;第五句用“不怒而教”来表现先生的教化方式是德治而非威权;第六句用“恶遏善迁”来表明先生能够使恶人改过向善;第七句用“信哉格言”来赞美先生的为政之道合乎道德;第八句写先生去世已经四十三年了,人民依然怀念他的功德;第九、十句写人们敬仰先生,把他当作偶像来供奉;最后一句写先生的清名传诵至今。考生在作答时注意关键词的解释以及与诗句内容的对应关系。

【答案】

(1)先生之德圆满无缺(或先生之道,得天之全)。(2)以四时之象比喻先生之德刚柔相济、和顺可亲(或气刚以和,如四时然)。(3)王室、泉水:指先生功德卓著,泽被后世(或功在王室,惠留于泉)。(4)“不怒而教,恶遏善迁”:说明先生善于教化,能促使恶人改过向善。(5)“为政以德,信哉格言”:强调治国应讲德行,这是古往今来的至理名言。(6)“先生之逝,四十三年”:指先生逝世至今已有四十三个年头。(7)“民奉益虔”:指百姓尊敬先生,虔诚地祭祀。(8)“紫帽可砺,清名不骞”:说先生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清名传诵至今。赏析:这首诗是对王守仁的画像赞。作者通过描绘王守仁的外貌、品德、功绩等方面,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崇高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