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
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芦苇丛。
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
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舟中效东坡用韵
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
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芦苇丛。
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
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注释:
- 底事:何故,为什么。
- 京尘:京城的尘埃。
- 软红:指京城中的繁华之地,也指京城的尘土。
- 又随征棹:再次跟随船只前行。
- 吴松:古称松江,今属上海市,因地处江南而名。
- 人家:指渔人或农家。
-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泛指树木。
- 苇丛:芦苇丛生的地方。
- 赤蟹白鱼:指红色的螃蟹和白色的鱼儿,形容水产品新鲜。
- 红樱紫笋:指红色和紫色的樱花和竹笋,形容春天的景色。
- 船窗:船舱里的窗户。
- 山色:山的颜色或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舟中遥望远方的风景所创作的,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水乡美景图。诗的前两句“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表现了作者对京城尘世的厌倦,以及随军出征、穿越水乡的情境。后两句“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芦苇丛”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欣赏。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