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檐隙地葺幽斋,小作轩窗傍竹开。
行蚁上缘风折笋,饥鸦争啄雨残梅。
闭门惟有读书乐,爱客苦无佳士来。
最忆西湖柳阴底,扁舟欲去尚徘徊。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书斋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情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最后附有赏析:

  • 第一段:“数檐隙地葺幽斋,小作轩窗傍竹开。行蚁上缘风折笋,饥鸦争啄雨残梅。”
  • 数檐隙地葺幽斋:用数落的屋檐间隙搭建起一个静谧的书斋。
  • 小作轩窗傍竹开:虽然空间有限,但通过开窗让竹林映入室内。
  • 行蚁上缘风折笋:行走的蚂蚁因风力作用,折断了竹笋。
  • 饥鸦争啄雨残梅:饥饿的乌鸦争夺着雨后残留的梅花。
  • 第二段:“闭门惟有读书乐,爱客苦无佳士来。”
  • 闭门惟有读书乐:因为喜欢独自沉浸在书中世界,所以更喜欢关门独处阅读。
  • 爱客苦无佳士来:由于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想要招待客人也感到困难。
  • 第三段:“最忆西湖柳阴底,扁舟欲去尚徘徊。”
  • 最忆西湖柳阴底:最让人怀念的是那西湖边的柳树荫下。
  • 扁舟欲去尚徘徊:准备出发时,心中仍犹豫不决。

陈必复的《书斋戏题》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发,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试图在纷扰的现实与理想的宁静之间找到平衡。诗中的每一处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于心灵寄托的渴望。

诗中的意象运用十分巧妙。例如,“行蚁上缘风折笋”利用自然界的小生物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脆弱;而“饥鸦争啄雨残梅”则通过鸟类对食物的争夺,比喻人在困境中的竞争和生存。这种自然与人文相互映射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能够体会到生活的深刻哲理。

陈必复的《书斋戏题》不仅是一次对个人生活状态的记录,更是一次对生命、自然与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精神世界呈现给了读者,使其作品成为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人生哲思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