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亭亭下浦,舣棹又终朝。
船聚市声杂,风生江气骄。
兹行未百里,已涉第三潮。
去住向谁问,鹭飞云影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作者思想感情和领悟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首句“丈亭亭下浦”交代了时间(傍晚)和地点(江边)以及人物(船夫)和活动内容,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第二句“舣棹又终朝”,点明诗人在浦上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船聚市声杂,风生江气骄”,写浦上的热闹景象。第四句承前两句写,写船泊岸后,江面上的景色。“兹行未百里”,“兹”是代词,指自己此行的行程。这句的意思是:我这次出行还未到一百里远。第五句“已涉第三潮”,写诗人已经渡过了第三次潮汛。第六句“去住向谁问”,“向”是面对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我这次出行究竟该往哪里去?第七句“鹭飞云影飘”,“鹭”指的是白鹭,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白鹭飞起来了。第八句“去住向谁问”,意为我这次出行究竟该往哪里去呢?这一句中,一个“向”字,把前面七个字的意思都包容进去了。“去住向谁问”,既是对前面七句的回答,又是引出下面一句的伏笔。第九句“鹭飞云影飘”,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幅画面:一只白鹭在天空飞翔,它的翅膀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它的影子在云彩间摇曳不定;它们在江面上相互追逐嬉戏。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超然。

【答案】

译文: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在江边的小船上,我停泊在那里整整一天。江边市场的声音嘈杂纷乱,微风拂过江面带来水气,使江面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我的这次出行尚未到达一百里远,就已经到了第三次潮水。我究竟该往哪里去呢?一只白鹭在天空飞翔,它的身影在云影里时隐时现。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的美景,并表达了诗人的闲散、旷达之情。

第一二句,点明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小舟旁)及人物(船夫),并写出了船停泊岸边的时间之长,为后面描写江边景色作铺垫。

第三四两句,写停泊后的所见。“市声杂”表明了江边市场的热闹场面,“风生江气骄”则写出了江面的气势,表现了江面的生气勃勃。

第五六两句,写诗人停泊上岸后所见到的景象:一次潮涨已过,第二次潮涨将至,而诗人仍不知归途。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未知前途的迷茫与困惑,又写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写诗人眺望天际所见之景。一只白鹭在天空飞翔,它的身影在云影里时隐时现,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同时,这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