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受晴光,相携到上方。
意浓忘酒薄,话美夺尘忙。
天竹静逾媚,溪梅初有香。
危时正多事,半日太平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同时要善于从题目中提取关键词语,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丹山酒边:即“丹山曲”,唐时流行的一种歌曲。相传为李白所作。“丹”是红色的颜料,“山”指青山。此句意思是:在丹山的酒宴上,我饮酒吟诗。
衰老受晴光:意谓年老体衰,但能享受天晴的阳光。
相携到上方:相携,互相搀扶;上方,指高台、高处。此句意谓:我们相互搀扶,来到高台之上。
意浓忘酒薄:意谓兴致勃勃,连淡酒也觉得可口了。
话美夺尘忙:话语美好,使人忘掉一切杂事。
天竹静逾媚:天竹指翠竹,此句意谓:翠竹静静地更显得妩媚动人。
溪梅初有香:溪梅指梅树,此句意谓:溪边的梅花刚刚开得香气扑鼻。
危时正多事,半日太平乡:“危时”犹“危急之时”;“太平乡”喻指太平世界,此句意谓:当天下大乱的时候,我却在这太平世界中度半刻之暇。
译文:
在丹山酒宴上,我们饮酒吟诗,年老体衰却也能享受天晴的阳光。相互搀扶,来到高台之上,兴致勃勃,连淡酒也觉得可口了。
话语美好,使人忘掉一切杂事,翠竹静静更显得妩媚动人,溪边的梅花刚刚开得香气扑鼻。在这天下大乱的时刻,我却在这太平世界中度半刻之暇。
赏析:
首联“衰老受晴天光,相携到上方。”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人和友人相聚在丹山之下,面对碧空万里、晴光明媚,他们举杯畅饮,心情愉悦而兴奋。
颔联“意浓忘酒薄,话美夺尘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和朋友的豪放不羁。他们尽情地饮酒作诗,将美酒喝得更加浓郁,把世俗的纷扰抛到了脑后。他们谈论着美好的事物,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黯然失色,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颈联“天竹静逾媚,溪梅初有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翠竹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溪边的梅花刚刚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
尾联“危时正多事,半日太平乡。”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当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却在这太平之中度过了短暂的时光;然而,这短暂的时光对他来说却是如此珍贵和难忘。
整首诗通过对丹山酒边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