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谁不爱名成,未到头时未是名。
不意事多人易老,知音者少路难行。
清闲信是终身福,得失须教一念轻。
林下有家归有日,离骚声里听猿声。

注释1:浮生谁不爱名成,未到头时未是名。

注释2:梦中得诗二句王景云闻之拟成八句来因次韵,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注释3:不意事多人易老,知音者少路难行,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名利的追求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那些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太少,使得他的路变得更加艰难。

注释4:清闲信是终身福,得失须教一念轻,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在清闲之中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幸福和宁静。

注释5:林下有家归有日,离骚声里听猿声,描述了他在山林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避风港,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在《离骚》的歌声中聆听着猿猴的啼鸣,这种宁静的生活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安宁。

赏析:这首诗以梦境为引,抒发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人在梦中得到了两句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开始拟写八句诗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看法。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名利的渴望,又有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名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在清闲之中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幸福和宁静。最后一句描绘了他在一个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避风港,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在《离骚》的歌声中聆听着猿猴的啼鸣,这种宁静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安宁。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名利的渴望,又有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名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在清闲之中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幸福和宁静。}
诗句译文:
梦中得诗二句王景云闻之拟成八句来因次韵

注释:

  1. 梦中得诗二句王景云闻之拟成八句来因次韵:梦中得到两句诗,王景云听闻后拟成八句诗,并因此次韵相和。
  2. 浮生谁不爱名成,未到头时未是名:人生中谁不想获得名誉成就,但只有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称之为”名”。
  3. 不意事多人易老,知音者少路难行:不料世事纷繁复杂,容易使人衰老,而懂得欣赏的人却很少,前行的道路也显得艰难。
  4. 清闲信是终身福,得失须教一念轻:清闲自在才是人生的福气,得失荣辱都应随心放下,不可过于执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梦中得到两句诗后,受到启发,于是创作出八句诗来表达他对名利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感受。其中蕴含着对名利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诗人用“梦中得诗二句王景云闻之拟成八句来因次韵”作为引子,引出了他对名利的态度和人生感悟的深入探讨。

“浮生谁不爱名成,未到头时未是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渴望。在他看来,名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带来荣耀和成功。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只有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称之为”名”,这反映出他对名利的认识和态度。

“不意事多人易老,知音者少路难行”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感慨。他认为世事纷繁复杂,容易使人衰老,而懂得欣赏的人却很少,前行的道路也显得艰难。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清闲信是终身福,得失须教一念轻”,则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总结。他认为只有在清闲自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人生的得失荣辱都应随心放下,不可过于执着。这既是诗人的人生哲学,也是他对于名利观的深刻体现。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和对人生感受的思考,还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