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苟全。
忍赋庚寅伤乱世,漫书甲子记流年。
陶篱一醉虚抛久,萧寺重游梦觉然。
今是何时成此会,教人平地说神仙。
【注释】
九月十日:指农历九月初十。
丹山:指洛阳东的龙门。
走遍山林:指隐居生活。
庚寅:即元祐四年,1089年。
甲子: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甲子为干支纪日之一,表示一年开始,即阳历一月初一或十五日。
陶篱: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著有《归去来辞》等作品。
萧寺:指萧寺塔,在河南洛阳市东南,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65—471年),是洛阳八景之一。
今是:如今。成此会:能聚此一次酒宴。教人平说:请别人不要提。
神仙:指隐居生活。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汝州团练副使、主管西京嵩县等六县税赋时。诗人通过饮酒作诗来排遣忧思,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全诗写意深刻,情真意切。首联“举头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苟全”,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又逢乱世,只能以隐居生活为乐,以求苟全性命。第二联“忍赋庚寅伤乱世,漫书甲子记流年”,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参加过元祐党案,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于是只好寄情山水,借酒消愁。第三联“陶篱一醉虚抛久,萧寺重游梦觉然”,诗人感叹自己在隐居生活中,虽然常常喝酒作诗来排遣忧伤,但内心深处依然无法摆脱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功名利禄的渴望。第四联“今是何时成此会,教人平地说神仙”,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追求功名利禄了。现在能够聚会一堂,实属难得,应该珍惜这难得的时光,不要总是谈论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了。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