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途盍把隐为师,名姓翻嫌世或知。
栗里已成终老计,桐乡犹记旧游时。
云山杳杳勤搜便,风雨潇潇独寄诗。
目送心期无别语,厚培根本做春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危途盍把隐为师,名姓翻嫌世或知”的意思是:在险途上何不以隐居为师呢?我的名字反被世人所嫌弃。“栗里已成终老计,桐乡犹记旧游时”的意思是:栗里已经成为了终老的地方,桐乡却还留有旧时游历的记忆。“云山杳杳勤搜便,风雨潇潇独寄诗”的意思是:云山高远,我常常去搜索,风雨潇潇,独自寄诗。“目送心期无别语,厚培根本做春枝”的意思是:眼望心期,无需多言。只有厚培根本,才能使春天的枝头繁茂如斯。

【答案】

译文:在险途上不妨以隐居为师,反被世人嫌弃,我栗里终老了。桐乡却还留有旧时游历的记忆。云山高远,我常常去搜索。风雨潇潇,独自寄诗。眼望心期,无需多言。只有厚培根本,才能使春天的枝头繁茂如斯。

注释:①次韵:应别人的诗而作的诗,即依原韵赋诗。剡(shàn)张知录:作者的朋友,字子美。②隐为师:隐居不仕。③栗里:指孔子弟子颜回,居鲁国东都之曲阜(今山东曲阜),后人因称其居所为“栗里”。④桐乡:指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曾隐居于庐山脚下,故人称“五柳先生”,后隐居于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⑤云山、风雨:这里指隐居山林的生活。⑥目送心期:用眼睛看着对方,心中想着对方,形容彼此思念之情很深。⑦厚培根本:培养深厚的根基。⑧春枝:比喻美好的事物。译文:在险途上不妨以隐居为师;我的名字反被世人嫌弃,我已栗里终老了。桐乡却还留有旧时游历的记忆。

赏析:

这是一首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绝句。陶渊明是晋宋之际诗人,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但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一生过着耕读的生活,晚年才退居田园,躬耕自守,并写下了《归园田居》等诗篇。这首诗就是诗人隐居后写给他朋友的,表现了他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归隐生活的向往之心。

首联两句,诗人说,在危险的道路上,为什么不以隐居为师呢?我反被世人嫌弃,已经栗里终老了。这两句是诗人的自嘲之词。诗人说自己在险路上,不如陶渊明那样隐居,陶渊明反而被人瞧不起,自己则成了陶渊明的同代人。

中间两联是写陶渊明的。诗人说,虽然这样,我却还在怀念他。我还记得,他在桐乡的时候,我还经常去访问他。陶渊明是位隐逸高人,他与自然相亲相近,陶渊明的诗中,有很多描写山水风光的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这些作品都是诗人隐居后创作的,可见陶渊明对他的影响之大。

最后两句诗人说,虽然这样,但我还是想和他一样,在山林间安身立命。我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春天的枝头更加繁盛。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表白和自我激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