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雄心撼不周,晚年归契老禅游。
肯除酒戒容元亮,欲答梅诗愧子由。
隐几云山长在眼,出门风雪又回头。
元宵有约慈云阁,镫火能无感旧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某一首诗歌的语言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用前韵似龄叟”,这是一首七言诗,作者用前韵的手法与龄叟的诗相呼应。“早岁雄心撼不周”,早岁,年轻时;雄心,豪迈的气概;撼,震动,动摇。这句是说:年轻时豪情壮志,想动摇天地。“晚年归契老禅游”,“契”,投合,契合;禅,佛教禅宗的省称;游,游览。这两句是说:到老年的时候,才投合了老禅的游。“肯除酒戒容元亮”,“除酒戒”,指戒酒,这里指戒酒。元亮即陶渊明。诗人说自己能像陶渊明那样,在饮酒中保持高尚的气节。“欲答梅诗愧子由”,“子由”苏轼的弟弟,名辙。苏轼和子由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们之间以诗词唱和为常事。“愧”是惭愧的意思。此句是说:要报答子由的《梅花》诗之恩。“隐几云山长在眼”,“隐”,隐居;“几”同“几”。隐几,指隐居山林。这句是说:隐居于山林之中,云山常在眼底。“出门风雪又回头”,“出门”,外出;“回头”,回头顾盼。这句是说:出门在外,遇到风雪又要回头顾盼。“元宵有约慈云阁”,“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指月圆之夜;“慈云阁”,佛寺名。这一句是说:有约定在慈云阁相聚,可是天寒地冻,又下着风雪。“镫火能无感旧愁”,镫,古时的一种照明用具,形似灯笼;“感旧”指因怀旧而伤感。这句是说:灯火通明,心中怎能没有因怀旧而伤感呢?

【答案】

示例一

译文:

年轻时豪情万丈,想动摇天地。到老年的时候,才投合了老禅的游。肯像陶渊明一样饮酒,又能报答子由的《梅花》诗之恩。隐居于山林之中,云山常在眼底。出门外遇到风雪,又要回头顾盼。有在月圆之夜慈云阁相聚的约定,但天寒地冻,又下着风雪。灯火通明,心中怎能没有因怀念故乡而伤感呢?

注释:

用前韵似龄叟(韵脚押韵)

早岁雄心撼(震撼)不周(极言其大)

晚(年纪大了)年(年龄大了)归(归来)契(符合)老(老年)禅(佛学)游(游玩)

肯(可以、能够)除(除去、戒除)酒(饮酒)戒(禁)容(容纳)元亮(字景玄,南朝宋哲学家,诗人),陶渊明(字元亮)

欲答梅诗愧子由(《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子由曰:“何为其然也?”客曰:’犹白石烂夫。” 东坡曰:“未若此‘清泉鸣玉”。”“梅诗”指子由《梅花》诗)

隐几云山长在眼(隐居)出门风雪又回头(风雪交加)

元宵有约慈云阁(元宵节)灯火能无感旧愁(怀念故乡)

赏析:

全诗四联八句,每联两顿。第一联首句“早岁”对仗工整,颔联写中年归禅,颈联写晚年归隐,尾联写故地重游。第二联首句“晚年”与颔联相对。第三联写自己虽已退隐,仍愿与陶渊明、子由这样的高士相交为友。尾联点出自己当年曾定下的元宵节聚会之地——慈云阁,如今风雪交加,不能赴约,只好独自感慨人生。

这首诗是苏东坡晚年的作品。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晚年被放逐黄州,过着寄食僧庙、贫贱潦倒的生活。然而他并不消沉失意,而是乐观旷达,超脱物我,自得其乐。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