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筇敲路又投西,满眼皆诗不用题。
风撼材声如海怒,天铺雪意放云低。
自怜白发貂裘敝,欲借红炉纸帐栖。
记取年年此时节,两翁一醉笑扶携。
十月十二日到慈云见去岁与龄叟诗因次韵
短筇敲路又投西,满眼皆诗不用题。
风撼材声如海怒,天铺雪意放云低。
自怜白发貂裘敝,欲借红炉纸帐栖。
记取年年此时节,两翁一醉笑扶携。
译文:
10月12日,我来到慈云寺,看到了去年和龄叟的诗,就依着原韵写一首。
短筇敲击小路,我又往西边去了。
满眼都是诗,不用标点符号。
风吹动树枝,发出的声音就像海浪在怒吼,天空铺满了雪花,好像云朵低下了头。
我自己怜惜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貂皮袍子破旧不堪,想要借来红炉和纸制的帐篷过夜。
记得每年这个时候,我和龄叟都会一起喝酒大笑,互相搀扶着走。
注释:
1.慈云寺:位于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
2.筇(qiong):竹制的手杖。
3.材声:指竹子的响声,这里代指竹子。
4.海怒:形容海浪翻滚的声势浩大。
5.天铺雪意:形容天空像铺上了一层白雪一样洁白无瑕。
6.敝:破败。
7.红炉:指用煤炭烧火的炉子。
8.纸帐:纸糊的床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去年与龄叟在慈云见的相遇的回忆,以及对未来两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