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灵心著古风,清吟披拂到衰翁。
从教湖海相传去,知我曾来茅屋中。
次韵惟西堂巧山二首
一片灵心著古风,清吟披拂到衰翁。
从教湖海相传去,知我曾来茅屋中。
注释译文
《次韵惟西堂巧山二首》是宋朝诗人陈著的作品之一,此诗描绘了作者面对美景时的心境,以及他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一片灵心著古风,清吟披拂到衰翁。
从教湖海相传去,知我曾来茅屋中。
“一片灵心著古风”意味着作者拥有一颗纯净而坚定的心,这种心灵在古代的文化氛围中得到了展现。这里的“灵心”,指的是作者内心的一种高远、纯洁的情感,它与古代文化的精神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清吟披拂到衰翁”描述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心中产生的宁静和感慨。通过“清吟”,表达了对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内心的平静;“披拂”则暗示了美景给人的舒适和愉悦感,如同轻柔的风吹过一般。“衰翁”一词,则透露出诗人自己年岁已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从教湖海相传去,知我曾来茅屋中。
“从教湖海相传去”意味着尽管世人可能会传播关于湖海的传说,但真正的美丽和感动,只有亲自体验才能领略。这里的“湖海相传”可能指的是那些被广泛流传的美丽故事或景色,而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这些传说进行了重新诠释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作者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感受,还强调了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知我曾来茅屋中”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这里的“茅屋”象征着简朴和朴素的生活,而“曾来”则暗示了作者曾经回到过那个熟悉的环境。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情感。首先,“一片灵心著古风”一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高远和纯净,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接着,“清吟披拂到衰翁”则描绘了作者在美景中的宁静与感慨,以及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无奈与感慨。最后,“从教湖海相传去”和“知我曾来茅屋中”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外界传闻的态度,也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情回忆和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陈著(1276~?)宋代文学家、词人、书法家。字自常,号嵩溪遗民。世称陈简斋。祖籍莆田,寓居吴县。有《陈嵩溪先生诗文全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