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
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
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
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
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
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
- 岁事有丰歉:描述了年成的好坏,即农作物的收成情况。
- 官税无减除:表示官府征收的税收没有减少。这里的“无减除”意味着无论年景好坏,税收都不受影响。
- 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
- 谁知山中田: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农田的无知或不了解。
- 沙土多蒿蒌:描述了山中田地土壤的特点,沙土和蒿蒌(一种草本植物)较多。这可能暗示了山中土地贫瘠、不易耕作的情况。
- 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
- 秋来倘有成:指秋天如果有好的收成。
- 犹恐才半租:即使有好的收成,也担心只能得到一半的收获,即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 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
- 描述了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 “不足偿耰锄”表明如果遭受洪水或干旱等自然灾害,连最基本的农具都难以使用,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 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
- 叹息家百亩:表达了因灾荒而不得不放弃大片农田的无奈和悲伤。
- “无复三代初”指的是过去那种相对繁荣的农业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这里的“三代初”可能是指夏商周时期,那时的农业较为发达。
- 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 表达了家庭在灾荒中的困境。
- 妻子儿女突然问道“明天吃什么”,反映了家庭成员在食物匮乏时的生存状态。
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和农民生活的深刻忧虑和同情。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还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的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