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连屋不居,三闲葺茅茨。
田园非不宽,一亩环竹篱。
楚楚山下花,湛湛池边□。
丈室南坡□,容膝以扁之。
谁谓方回旋,天境春熙熙。
壶中著仙翁,芥子藏须弥。
虚诞彼异端,我□异于斯。
圣贤与我对,经训星日垂。
可以读离骚,可以击壤诗。
回头纷纷者,金碧贮狂痴。
声色性命斧,财货盗贼资。
皇皇窘其庐,日怀不足私。
蚊蚋同旦暮,不满一唾嗤。
岂识天下乐,本非外铄为。
己大物自小,心旷神斯怡。
一则万条□,静者动蓍龟。
吾方谋一榻,尽老聊娱嬉。
今日为何日,此理知者谁。
达哉子孙子,吾知有吾师。

【诗句释义】

敬赋虚斋孙君容膝

云连屋不居,三闲葺茅茨。

田园非不宽,一亩环竹篱。

楚楚山下花,湛湛池边□。

丈室南坡□,容膝以扁之。

谁谓方回旋,天境春熙熙。

壶中著仙翁,芥子藏须弥。

虚诞彼异端,我□异于斯。

圣贤与我对,经训星日垂。

可以读离骚,可以击壤诗。

回头纷纷者,金碧贮狂痴。

声色性命斧,财货盗贼资。

皇皇窘其庐,日怀不足私。

蚊蚋同旦暮,不满一唾嗤。

岂识天下乐,本非外铄为。

己大物自小,心旷神斯怡。

一则万条□,静者动蓍龟。

吾方谋一榻,尽老聊娱嬉。

今日为何日,此理知者谁。

达哉子孙子,吾知有吾师。

【注释】

  1. 敬赋虚斋孙君容膝:我敬献一首诗给虚斋的孙君,让他能在这里安下身子。
  2. 云连屋不居:屋檐像云一样连在屋顶上没有停歇。
  3. 三闲葺茅茨:用三间空房来修补茅草屋顶。
  4. 田园非不宽:田地和园地非常宽敞。
  5. 一亩环竹篱:一亩大的园地里,竹子围着围墙。
  6. 楚楚山下花:形容山上的花非常美丽。
  7. 湛湛池边□:水清澈见底,池边的石头清晰可见。
  8. 丈室南坡□:房屋位于山的南坡。
  9. 容膝以扁之:把屋子做成方形,只容得下一只脚。
  10. 谁谓方回旋:谁说天地是方的呢?
  11. 天境春熙熙:春天的景象多么美好啊!
  12. 壶中著仙翁:就像仙人住在壶里一样。
  13. 芥子藏须弥:芥子可以容纳须弥山。
  14. 虚诞彼异端:对那些虚无缥缈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15. 圣贤与我对:圣贤之道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16. 经训星日垂:经书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17. 可以读离骚:可以读屈原的《离骚》。
  18. 可以击壤诗:可以写出优美的诗歌。
  19. 回头纷纷者:回头看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20. 金碧贮狂痴:用金碧装饰的房子装下了那些狂妄的人。
  21. 声色性命斧:声音、色彩、生命等都属于物质。
  22. 财货盗贼资:钱财和财物都是盗贼所利用的工具。
  23. 皇皇窘其庐:生活窘迫,无法安居。
  24. 蚊蚋同旦暮:蚊子苍蝇一起在早晨和傍晚活动。
  25. 不满一唾嗤:口水都不屑去喝。
  26. 岂识天下乐:怎么会理解天下的快乐呢?
  27. 本非外铄为:快乐不是外在强加的。
  28. 己大物自小:自己强大了,事物自然变小了。
  29. 心旷神斯怡: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30. 一则万条□:只有一条道路可走。
  31. 静者动蓍龟:不动的时候,万物都在变化。
  32. 吾方谋一榻:我想在这里布置一个舒适的床铺。
  33. 尽老聊娱嬉:尽情享受这个晚年时光吧。
  34. 此理知者谁:知道这个道理是谁呢?
  35. 达哉子孙子:智慧在于后代子孙。
  36. 吾知有吾师:我知道谁是我的老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虚斋孙君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虚斋孙君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
    诗人以云连屋不居、三闲葺茅茨等景象,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象。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描绘出一亩环竹篱、湛湛池边□等景象,展现了园地的宽阔和池塘的美丽。这些景象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于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人接着写到“楚楚山下花”和“湛湛池边□”,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而“丈室南坡□”,则描绘出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人心生羡慕。诗人以“容膝以扁之”来形容自己的住所,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虚斋孙君的生活环境并不比自己差:“谁谓方回旋,天境春熙熙”。这里,诗人以“方回旋”和“春熙熙”来比喻虚斋孙君的生活状态。他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这种生活状态是诗人所向往的。
    诗人还通过引用《论语·先进篇》中的名言,强调了自己的价值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虚斋孙君生活的赞美。
    最后两句“声色性命斧,财货盗贼资”,则是对虚斋孙君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诗人将声色财富和盗贼行为都看作是外在之物,认为它们并不是真正重要的。相反,他更看重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自由。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