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头驻龙马,西湖风光甲天下。
西湖西边屋万闲,中有沈沉醉花者。
莺莺燕燕日日春,萍齑豆粥蜡代薪。
黑杀吹飙忽过江,忧贻君父辱在臣。
烽火连天天已近,浪将督师答天问。
畏缩不前江神嗔,坐受排墙侣西晋。
我行六桥扇障尘,仰面发恸风岸巾。
误国至此脐莫噬,安得包胥哭向秦。
陈著的《次韵弟观用王介甫桃源行韵写感为西湖行》是宋代诗歌的杰作,充满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事件深刻的反思。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钱塘江头驻龙马:描绘了诗人站在钱塘江边,仿佛看到了一匹龙马在江面上停留的景象,象征着繁荣与生机。
西湖风光甲天下:强调了西湖的自然风光无与伦比,是中国最美的风景之一。
西湖西边屋万闲:形容西湖西岸的建筑虽然众多但显得格外闲适,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其中有沈沈醉花者:这里的“沈沈”形容人沉醉于花中的神态,而“醉花”则是指那些沉迷于自然美景中,忘却尘世烦恼的人。
莺莺燕燕日日春:描绘了春天时鸟儿的欢声笑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
萍虀豆粥蜡代薪: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难以维持生计。
黑杀吹飚忽过江:这里的“黑杀”可能指的是战争带来的破坏,而“吹飚忽过江”则形象地描述了战火的迅猛和无情。
忧贻君父辱在臣: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以及担忧这种忧虑会给君王和国家带来耻辱。
烽火连天近已近:描绘了战争爆发的紧张氛围,暗示着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
浪将督师答天问:这里的“浪将”可能指的是将领,而“督师”则是指负责军事指挥的人。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该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的作品。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