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旷何许,逃名东海傍。
卜邻惟拜石,览胜不赍粮。
帙散兰亭近,书探禹穴忙。
紫薇山畔月,流照有馀光。
【注释】
- 幽意旷:深远的意境和空旷的空间。
- 逃名东海傍:躲避功名利禄而居住在东海之滨。
- 卜邻惟拜石:选择邻居时只看重石头的质地,比喻不以富贵为重。
- 览胜不赍粮:游览胜景时不携带食物。
- 帙散兰亭近:书函散乱,仿佛置身于《兰亭序》中。
- 书探禹穴忙:在禹穴(指地下的洞穴)里寻找书籍,表示勤奋好学。
- 紫薇山畔月,流照有馀光:月光在紫薇山旁流淌,照亮了整个山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寻求精神寄托的隐逸之士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隐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首句“幽意旷何许”描绘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这里的“旷”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
接下来的“逃名东海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方式。他选择隐居在东海之滨,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由。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卜邻惟拜石”则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独特要求。他选择的邻居是那些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荣华的人。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接着的“览胜不赍粮”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他游览胜景时,不再携带食物,而是沉浸在美景之中,感受自然之美。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最后一句“紫薇山畔月,流照有馀光”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将月光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月光照耀在紫薇山旁的一切事物之上。这种描写既展现了月光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