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悲农事,官仓亦已贫。
敕书虽赦狱,恩泽未苏民。
南国供输大,中宵涕泗频。
一心随草木,无复念沉沦。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三岁悲农事,官仓亦已贫。
  • “三岁悲农事”意味着连续三年都因农事而感到悲伤,这里的“悲”指的是农事的艰辛。
  • “官仓亦已贫”则说明官府仓库中粮食也因为连年的灾害或战乱而变得十分匮乏。
  1. 敕书虽赦狱,恩泽未苏民。
  • “敕书虽赦狱”指的是皇帝的敕书下达后,曾经被关押在监狱中的人们得以释放。
  • “恩泽未苏民”则是指虽然有皇帝的恩典,但民众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尽管有了赦免,但是民众仍然生活在困苦之中。
  1. 南国供输大,中宵涕泗频。
  • “南国供输大”描绘了南方的运输业非常繁忙,物资供应量非常大。
  • “中宵涕泗频”则是说在深夜里,人们常常因为思念家乡、担忧生计而流泪不止。
  1. 一心随草木,无复念沉沦。
  • “一心随草木”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同化的愿望,希望能够像草木一样顺应自然,没有再被世间的纷扰所牵挂。
  • “无复念沉沦”则是指不再有沉沦下去的念头,即不再有绝望或堕落的想法。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在长期艰苦劳作后的无奈与辛酸,以及他们在社会动荡时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通过对比农事的辛勤和官吏的不作为,以及描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悲哀,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通过“无心随草木”这样的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