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孤亭久,无心辨俗讹。
暮山青扫淀,秋汉白浮波。
岸震归船鼓,村喧刈稻歌。
未收西望眼,问罪有干戈。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倚杖孤亭久,无心辨俗讹。    
暮山青扫淀,秋汉白浮波。    
岸震归船鼓,村喧刈稻歌。    
未收西望眼,问罪有干戈。    

解析

  1. “倚杖孤亭久”
  • 词语注释:
  • “倚杖”:依靠着手杖。
  • “孤亭”:孤独的亭子或小亭。
  • “久”:时间上的持续感。
  • 赏析:
    描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站在亭中,长时间地观望远处的风景。这个动作表现出一种静谧、沉思的状态,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环境或状况的某种反思。
  1. “无心辨俗讹”
  • 词语注释:
  • “辨”:区分、辨识。
  • “俗讹”:世俗中的谬误和错误。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超然态度。诗人并不去刻意分辨世俗的是非对错,而是以一种更为宽容和超脱的心态来观察世界。
  1. “暮山青扫淀”
  • 词语注释:
  • “暮山”:傍晚时分的山景。
  • “青扫淀”:青色如同被清扫过的水波,形容山色与水面的颜色对比。
  • 赏析:
    这句诗通过颜色和光影的效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
  1. “秋汉白浮波”
  • 词语注释:
  • “秋汉”:秋季的天空。
  • “白浮波”:白色如波浪般的天空。
  • 赏析:
    此句通过颜色的对比,突出了秋天的宁静与肃穆,同时也表现了天空的高远和清澈。
  1. “岸震归船鼓”
  • 词语注释:
  • “岸震”:岸边的震动。
  • “归船鼓”:归来的船只上的鼓声。
  •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渔民结束一天劳作归来的场景,以及他们归途中的欢快气氛。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1. “村喧刈稻歌”
  • 词语注释:
  • “村喧”:村庄里的喧闹。
  • “刈稻歌”:收割稻谷时唱的歌。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声音和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热闹场景和丰收的喜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1. “未收西望眼”
  • 词语注释:
  • “西望眼”:向西眺望的眼神。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绪。可能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可能是对现状的不满。
  1. “问罪有干戈”
  • 词语注释:
  • “问罪”:询问过失或罪行。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借指战争。
  • 赏析:
    这句诗可能暗喻国家间的纷争或冲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和社会矛盾的关注。

翻译

我在孤亭里静静地站着许久,无心于分辨世俗的谬误。黄昏时分,群山的颜色如同被洗净般清新,秋天的天空明亮如洗。河边的声音传来渔船上归家的鼓声,村庄里充满了收割稻谷的歌声。我望向西边天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疑问和忧虑。是否还会有战争的硝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