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径通萧寺,墙开薜荔阴。
坐闻松籁奏,归待月华沈。
雅有贤人乐,清无俗坌侵。
一轩宁久驻,四海望为霖。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然后把握其表现方法,最后分析其表达技巧。本诗是陈陶寄给运使陈大夫的一首送别之作,通过描绘诗人在乐游轩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惆怅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第一句“狭径通萧寺”,点出“乐游轩”的地理位置。
- “墙开薜荔阴”,写乐游轩的周围环境。薛荔(一种藤蔓植物)常附于墙上而生。
- 第二句“坐闻松籁奏”,写出诗人听到松涛声的情景,用听觉描写烘托出幽静的氛围。
- 第三句“归待月华沈”,写出诗人期待友人归来,等待月光洒落的情景。
- 第四句“雅有贤人乐”,点出诗人朋友的特点:雅致而贤明。
- 第五句“清无俗坌侵”,写出诗人朋友不染世俗,清高脱俗的品质。
- 第六句“一轩宁久驻”,诗人的朋友久久停留。“轩”指代“乐游轩”,“久驻”说明友人久久停留,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 最后两句“四海望为霖”,表明诗人希望他的朋友能成为天下百姓的良师益友,广施恩泽,普济苍生。
译文:
乐游轩通向萧寺的小道,墙边开着薜荔花的阴凉。
坐在里面听松涛声悠扬地奏响,等待月色皎洁地洒满大地。
高雅的才德令人钦佩,纯洁高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你长久地停留在我这儿,我就像大海一样渴望你的恩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陈陶把送别的心情倾注到乐游轩里。首句“狭径通萧寺”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乐游轩”是陈陶送别朋友之所,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的一片苦心。接着诗人写到“墙开薜荔阴”和“坐闻松籁奏”,以萧寺的环境作陪衬,渲染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气氛,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幽雅的文人墨客,在乐游轩中品茗赏月,弹琴赋诗,抒怀咏史。然而这美好的境界却因为友人的离去而无法保持。于是诗人又写到“归待月华沈”和“雅有贤人乐”。友人即将离开,诗人盼望他早日归来,并在此等待他的归来。这里诗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轮明月人格化,赋予它以生命,仿佛它知道主人的心意,要陪伴着友人度过这难舍难分的时刻,直到月亮渐渐西沉,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而去。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清新,含蓄蕴藉,意境清远,耐人寻味。
【答案】
①“乐游轩”“萧寺”“乐游轩”是陈陶送别朋友之所。
②乐游轩通萧寺,墙外长满薜荔,院内幽静清雅。
③诗人在乐游轩里听到松涛声悠扬地奏响,等待月色皎洁地洒满大地。
④雅士之乐,高尚脱俗,不为世俗污染。
⑤你长久地停留在我这儿,我就像大海一样渴望你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