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兴不浅,真欲跨冥鸿。
岂畏海波险,自明禅性空。
柁楼瞻北斗,帆索张东风。
我欲江南去,音书却易通。

注释:

送惠休师浮海如吴:送别惠休大师去东海,就像去吴国一样。

游吴兴不浅,真欲跨冥鸿:“游”是游览的意思,指在吴兴(今浙江省杭州市)游玩。“冥鸿”是一种大雁,传说中能飞越沧海。这里指惠休大师要像那飞越大海的大雁那样去东海。“不浅”是说不是一般的游玩。“真想”是想要。“跨”是飞越的意思。

岂畏海波险,自明禅性空:“岂”是难道。“海波”是指海面的波浪。“险”是危险的意思。“自明”是自我说明,“禅性空”是指佛教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自明”即表明自己明白,“禅性空”即禅宗认为一切都是空的。

柁楼瞻北斗,帆索张东风:“柁楼”是船头的瞭望台。“北斗”即北斗星,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它位于北方,所以用来比喻北方。“帆索”是指船上的绳索,用来系帆。“张东风”是指让风吹帆,使船前进。

我欲江南去,音书却易通:“我”指的是诗人本人。“江”是长江的简称,“南”是南方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音书”是指消息,书信。“却”是反义词。“易”是容易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惠休大师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惠休大师的敬仰以及对他的离别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句“送惠休师浮海如吴”,送别惠休大师去东海,就像去吴国一样。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惠休大师的尊敬和不舍之情。

第二句“游吴兴不浅,真欲跨冥鸿”,我在吴兴游玩了很长时间,真想要像冥鸿那样飞越大海。这里用“冥鸿”比喻惠休大师,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岂畏海波险,自明禅性空”,难道害怕海波的危险吗?自己已经明白了禅宗的道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以及他对惠休大师的崇敬之情。

第四句“柁楼瞻北斗,帆索张东风”,船头瞭望台上看北斗星,把帆收起来等待东南风。这句诗描绘了船只行驶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的期待与期待中的忐忑不安。

第五句“我欲江南去,音书却易通”,我想去江南,音信却可以很容易地传递过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情感,同时也传达出他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惠休大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