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提椽笔厌承明,帝与兵符帅十城。
箫鼓裂云迎五马,山川收雨引双旌。
藏舟浦暖鱼频跃,教弩台空雁不惊。
入境观风先可喜,秋田高下熟香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代先书奉迎庐帅元舆待制》。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倦提椽笔厌承明,帝与兵符帅十城。(厌倦提笔、厌烦朝政,皇帝授予我兵权、统帅十个城池。)
  • “倦提椽笔”:表示作者厌倦了用笔墨来处理事务,可能是指厌倦了朝政的繁琐。
  • “厌承明”:指厌倦朝廷中的繁文缛节。
  • “帝与兵符”:皇帝授予他兵权,意味着他得到了重要的权力。
  • “帅十城”:统帅十个城池,这可能表明他有较高的军权。
  1. 箫鼓裂云迎五马,山川收雨引双旌。(箫鼓声声震天,迎接着五位马将;山川间云雾收去,引领着两道旗帜。)
  • “箫鼓裂云”:形容军队行进时气势如虹,如同冲破了云层。
  • “迎五马”:迎接五位马将,可能是为了迎接某位重要人物或者是为了庆祝某种重大事件。
  • “山川收雨”:山和川都收起了雨水,形容天气晴朗,有利于行军。
  • “引双旌”:引导着两道旗帜,可能是指军队的指挥或领导。
  1. 藏舟浦暖鱼频跃,教弩台空雁不惊。(渔船藏在暖和的河湾中,鱼儿频频跳跃;教弩台空无一箭,大雁却并不惊慌。)
  • “藏舟浦暖”:指渔人们在河湾里藏着船,因为河水温暖。
  • “鱼频跃”:鱼儿在温暖的河水中频繁跳跃,可能是因为鱼儿感受到了水暖。
  • “教弩台空”:教弩台空空荡荡,没有箭可以射出去,可能是因为箭都被取走了。
  • “雁不惊”:大雁并不感到惊慌,可能是因为它们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1. 入境观风先可喜,秋田高下熟香粳。(进入新的土地观察风向,首先要觉得高兴;秋天的田野高低不平,成熟的香粳稻米。)
  • “入境观风”:到新的地方观察风向,可能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 “先可喜”:首先会觉得高兴,可能是因为新的地方有好的一面值得高兴。
  • “秋田高下”:秋天的田地高低不平,可能指的是农田里的作物生长情况。
  • “熟香粳”:成熟的香粳稻米,这里的“熟香粳”应该是指稻米成熟后散发出的香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