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祗园枣,珍同玉井船。
后期千载熟,今日万珠圆。
地润仍依佛,栏深自幂烟。
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
鸭脚看何小,鸡头美未全。
种来谁共老,服久必成仙。
大食移根远,番禺记蒂连。
旧名稽药录,新赏著诗编。
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
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
柔脆怜金凤,飘零难木绵。
讽包丹荔赋,精夺宝刀篇。
静夜风回海,清秋月蘸天。
彩山要客集,翠颗绕枝骈。
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
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
今作中州瑞,原从异国传。
何当广栽植,欲以慰饥年。
注释:
和颖叔千岁枣:与颖叔一起品尝千岁的枣。
彼美祗园枣,珍同玉井船:那棵美丽的枣树就像珍品一样。
后期千载熟,今日万珠圆:等上千年它才能成熟,今天却能结出这么多的枣子。
地润仍依佛,栏深自幂烟:土地湿润,依靠着佛教的恩泽,栏杆深处烟雾缭绕。
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虽然开花的时间最晚,但要像枣核那样坚硬却很难。
鸭脚看何小,鸡头美未全:鸭嘴多肉而小巧,鸡头却还未长全。
种来谁共老,服久必成仙:这些枣树种下后,谁能和我一起度过岁月?只要吃久了一定会成为神仙。
大食移根远,番禺记蒂连:大食国的根被移植到了远方,而番禺的记录中却是蒂连在一起的。
旧名稽药录,新赏著诗编:旧的名字被记录在药物书籍里,新的品味则被记载在诗歌之中。
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它的甜美超过了各种糖果,香气也排在各种水果之前。
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黑色的腰部令人羡慕,但红色的皱纹却不是它所特有的。
柔脆怜金凤,飘零难木绵:它的柔嫩令人怜惜,但飘落时却难以像棉絮一样轻盈。
讽包丹荔赋,精夺宝刀篇:用《包丹荔赋》讽刺那些赞美荔枝的人,其才华足以让宝刀黯然失色。
静夜风回海,清秋月蘸天:在夜晚安静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海风轻轻吹拂;在秋天的夜晚,明月倒映在天空中。
彩山要客集,翠颗绕枝骈:在五彩斑斓的山峰前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他们围绕着那些绿意盎然的枣树。
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偶然相遇在这里庆祝您的生日,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在。
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傍晚时分,随着钟声传来,大家纷纷举杯饮酒;马匹嘶鸣,旗帜随风飘扬。
今作中州瑞,原从异国传:现在被视为中原地区的吉祥物,其实它的起源是来自遥远的异国。
何当广栽植,欲以慰饥年:何时能够大规模地栽植呢?我想以此安慰那些因饥荒而挨饿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首联点明主题“枣”,二联描写枣的特点:“珍同玉井船”说明这枣珍贵无比。三联写枣的成熟过程:“后期千载熟”写出了枣成熟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今日万珠圆”描绘出成熟的枣子圆润饱满。四联写枣的生长环境:“地润仍依佛”表明枣树生长在有佛教庇护的土地上,“栏深自幂烟”则暗示了枣树枝叶茂盛、遮天蔽日的景象。五联写枣的外形特征:“结花虽最晚”暗指枣树的花朵开放得比较晚,但却非常漂亮,“藏核莫如坚”则表达了枣核坚固不易损坏的特性。六联写人们对枣的喜爱之情:“鸭脚看何小”,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小巧可爱的事物;“鸡头美未全”,尽管枣头还没完全长出,但依然受到人们的偏爱。尾联合对枣树的赞美和祝福:“种来谁共老”表达了人们对于枣树陪伴自己走过岁月的感激之情;“服久必成仙”则祝愿枣树长久生长,成为仙人般的存在。七联写枣树的美誉:“大食移根远”说明了大食国将枣树的根移植到远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番禺记蒂连”则是指番禺(今广州)地区有着枣树蒂部相连的美丽传说。八联写人们对诗书的热爱:“旧名稽药录”指的是古代的书籍中记载了药草的名称,“新赏著诗编”则是说新的审美情趣体现在诗歌之中。九联写诗人对诗书的感慨:“甜出诸饧上”意味着诗歌中的甜蜜胜过各种糖果,“香居百果前”则是说诗歌中的香气排在各种水果之前。十联写枣树的特点:“黑腰虚羡尔”暗指红枣的颜色独特且引人羡慕,“红皱岂为然”则是说红枣表面的红色花纹并非它所特有。十一联写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柔脆怜金凤”表达了对柔软而脆弱的事物的怜爱之情,“飘零难木绵”则是说飘落时的红枣难以比肩棉花。十二联写诗人对生活的祝愿:“讽包丹荔赋”是对《包丹荔赋》的嘲讽,表达了自己的才华足以让那些赞美荔枝的人黯然失色的意思;“精夺宝刀篇”则是说自己写的诗歌精妙绝伦,甚至能够媲美宝刀。十三联写诗人对生活的感慨:“静夜风回海”描绘了夜晚安静时海浪轻拂的情景,“清秋月蘸天”则是说秋天的夜晚月亮倒映在天空之上。十四联写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彩山要客集”描述了五彩斑斓的山峰前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景象,“翠颗绕枝骈”则是形容树上挂满了绿色枣子。十五联写诗人对生活的祝福:“邂逅为公寿”表达了偶然相遇在这里庆祝您的生日,以及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在的意思;“婆娑与世延”则是说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存。十六联写诗人对生活的回忆:“暮钟催酒散”描绘了傍晚时分钟声传来,人们举杯畅饮的场景,“嘶马引旗旋”则是说马匹嘶鸣,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十七联写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今作中州瑞”意味着如今这枣树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吉祥物,“原从异国传”则是说其实它的起源是来自遥远的异国。十八联写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何当广栽植”表达了将来希望能够大规模地栽培枣树的想法,“欲以慰饥年”则是说想要以此作为慰藉饥饿的人们的手段。十九联写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讽包丹荔赋”是对《包丹荔赋》的嘲讽,表达了自己的才华足以让那些赞美荔枝的人黯然失色的意思;“精夺宝刀篇”则是说自己写的诗歌精妙绝伦,甚至能够媲美宝刀。二十联写诗人对生命的感慨:“静夜风回海”描绘了夜晚安静时海浪轻拂的情景,“清秋月蘸天”则是说秋天的夜晚月亮倒映在天空之上。二十一联写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彩山要客集”描述了五彩斑斓的山峰前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景象,“翠颗绕枝骈”则是形容树上挂满了绿色枣子。二十二联写诗人对生活的祝福:“邂逅为公寿”表达了偶然相遇在这里庆祝您的生日,以及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在的意思;“婆娑与世延”则是说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存。二十三联写诗人对生活的回忆:“暮钟催酒散”描绘了傍晚时分钟声传来,人们举杯畅饮的场景,“嘶马引旗旋”则是说马匹嘶鸣,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二十四联写诗人对生活的期待:“今作中州瑞”意味着如今这枣树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吉祥物,“原从异国传”则是说其实它的起源是来自遥远的异国。二十五联写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何当广栽植”表达了将来希望能够大规模地栽培枣树的想法,“欲以慰饥年”则是说想要以此作为慰藉饥饿的人们的手段。二十六联写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讽包丹荔赋”是对《包丹荔赋》的嘲讽,表达了自己的才华足以让那些赞美荔枝的人黯然失色的意思;“精夺宝刀篇”则是说自己写的诗歌精妙绝伦,甚至能够媲美宝刀。二十七联写诗人对生命的感慨:“静夜风回海”描绘了夜晚安静时海浪轻拂的情景,“清秋月蘸天”则是说秋天的夜晚月亮倒映在天空之上。二十八联写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彩山要客集”描述了五彩斑斓的山峰前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景象,“翠颗绕枝骈”则是形容树上挂满了绿色枣子。二十九联写诗人对生活的愿景:“邂逅为公寿”表达了偶然相遇在这里庆祝您的生日,以及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在的意思;“婆娑与世延”则是说您那优雅的姿态与世间同存。三十联写诗人对生活的回忆:“暮钟催酒散”描绘了傍晚时分钟声传来,人们举杯畅饮的场景,“嘶马引唇旋”则是说马匹嘶鸣,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三十一联写诗人对生活的希望:“今作中州瑞”表达了如今这枣树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吉祥物,“原从异国传”则是说其实它的起源是来自遥远的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