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
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
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
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
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洗困蒙。
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题目是《同颖叔修撰登蕃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
- 宝塔如同神灵般耸立,它的雄伟堪比擎天的巨柱。
- 注释:这里的“宝塔”指的是位于吐蕃(现在的西藏)的一座塔,它被视为神圣之物,象征着神灵的力量。“擎天此柱雄”则形容这座宝塔高大而雄伟,仿佛能够支撑天地一般。
- 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 宝塔的高度似乎能与吴越之地的半截山岳相媲美,其影子也直插到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之间。
- 注释:吴越即指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古国。“势分吴越半”意味着这座塔的高度之高,几乎达到了吴越地区的一半,表现出它的宏伟壮丽。而“影插斗牛中”则是用斗牛星宿来比喻宝塔的影子,意指塔影之大,几乎触及了天上的北斗七星与南斗六星。
-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
- 这座宝塔从地面拔起,没有达到任何极限,而且通往天堂的道路在它的指引下变得畅通无阻。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宝塔的超凡脱俗,它不仅巍峨屹立,而且为人们提供了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 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 周围有三座城池环绕着宝塔作为中心,海面上也漂浮着一座岛屿,宛如横空出世。
-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宝塔周围的环境和景象,三座城池象征着周围的城镇,而岛屿的出现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之感。
-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
- 在佛教圣地,来自不同地区的信徒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敬仰之情,而汉族人则同样焚香祭拜。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宝塔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动中心的地位,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参与宗教仪式。
- 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 祝愿帝王尧帝能够与北极星齐名,祈求航海的船只能够得到南方的风向。
- 注释:这里通过祝愿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风向的迷信观念。
-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
- 祥瑞之气凝聚成如仙境般的露水,灵气的光芒如同玉虹一般闪耀。
- 注释:这句话通过描绘瑞气和灵光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宝塔周围的神秘氛围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 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 钟声竞相响起,响彻云霄,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空间。
- 注释:这句话通过对钟声和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 视笔添清逸,凭栏洗困蒙。
- 看着手中的笔增添了几分清新飘逸的感觉,站在栏杆边冲洗心中的困惑烦恼。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欣赏宝塔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 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 宝塔已经如此高大,我还想攀登到更高的顶点,就像想要跨越天空的飞鸿。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由飞翔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