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无根长不死,太白高名亦如此。何人谓是王佐才,文简雄词泻秋水。
贤孙出守镌长碑,碑成字字生光辉。宠胡妃子已萌乱,翩然凤鸟来非时。
出林秀木众欲杀,纳官赎命何其危。画船载酒酌明月,不著渔蓑披锦衣。
醉眼天地即衾枕,至今荒冢人疑之。丈夫阖棺事未定,后三百岁方逢知。
知太白,文简公。不夸能诗与饮酒,惜其浩气突兀藏心胸。
青山老碧洗秋色,姑溪濯绿涵春容。太白不见碑可见,螭盘鼍载传无穷。

题毕文简公撰李太白碑阴

清风无根长不死,太白高名亦如此。

何人谓是王佐才?

文简雄词泻秋水。

贤孙出守镌长碑,

碑成字字生光辉。

宠胡妃子已萌乱,

翩然凤鸟来非时。

出林秀木众欲杀,

纳官赎命何其危。

画船载酒酌明月,

不著渔蓑披锦衣。

醉眼天地即衾枕,

至今荒冢人疑之。

丈夫阖棺事未定,

后三百岁方逢知。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清风无根长不死,太白高名亦如此。”
注释:清风没有固定的根,但可以自由地存在和生长,就像李白的名声虽然短暂,但依旧不朽。
赏析:这句诗用“清风”来形容李白,既指他的诗歌风格飘逸洒脱,又暗示他如风一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同时,通过“长不死”,表达了李白的名声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像清风一样永恒不变。

第二句:“何人谓是王佐才?”
注释:谁又认为他是辅佐帝王的英才呢?
赏析:这句话是对李白才华的一种质疑,同时也是对他政治理想的一种肯定。李白一生追求的是建功立业的政治生涯,而非仅仅做一个诗人。这里的“王佐”指的是辅政大臣,意指李白在历史上应当有更大的作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

第三句:“文简雄词泻秋水。”
注释:李文简(李德裕)雄浑的词句如同秋天的江水。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李文简的文字才华,他的词句如同秋天的江水般浩渺深远。这里用“泻秋水”形容李文简的词句流畅自然,如同秋天的江水一般清冽、深沉。

第四句:“贤孙出守镌长碑,碑成字字生光辉。”
注释:贤明的孙子出任要职,镌刻着长久的碑文,每字都闪烁着光辉。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贤明的孙子出任要职、政绩显著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廉正直官员的赞美之情。这里的“镌长碑”象征着政绩的长久,而“字字生光辉”则形容了政绩的辉煌和卓越。

第五句:“宠胡妃子已萌乱,翩然凤鸟来非时。”
注释:宠爱的胡人王妃已经滋生叛乱,而翩翩起舞的凤凰此时出现并不适宜。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胡人王妃的描写,隐喻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翩然凤鸟来非时”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局面的不满和担忧。

第六句:“出林秀木众欲杀,纳官赎命何其危。”
注释:从林间的秀木中走出的树木众多,人们想要将其杀死。而纳官赎命却危险重重。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树木和人们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纳官赎命这种行为的担忧和警示。

第七句:“画船载酒酌明月,不著渔蓑披锦衣。”
注释:乘坐着画船载满了美酒来欣赏明亮的月光,不需要穿着破旧的渔夫蓑衣。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通过“酌明月”和“披锦衣”两个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第八句:“醉眼天地即衾枕,至今荒冢人疑之。”
注释:喝醉后眼睛看到的是天地间的景象,就像是睡在床上枕头旁边那样亲近自然。然而到现在,人们在荒废的坟墓之间仍然怀疑这是否真实存在。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醉酒后所见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至今荒冢人疑之”这一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怀疑和不解。

第九句:“丈夫阖棺事未定,后三百岁方逢知。”
注释:作为一个男子,我还没有完成我的事业,未来还有三百年的时间才能被人所认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事业未竟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诗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度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