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采薇山之巅兮,吾非求为之仙。吾无一亩之宅,一丘之田。
饥食山之薇,渴饮山之泉。岩为吾居兮,鹿为吾马。
吾岂不足兮,翱翔乎山之间。彼世俗之混混兮,嗟苦短之白日。
此一身之悠悠兮,聊自乐以穷年。彼尘埃之荏苒兮,此云烟之绵联。
谁谓才之大兮,慨匠氏之弗取。吾独幸其弗取兮,森葱苍而自全。
粤吾君之为治兮,三王之圣。而吾相之为辅兮,伊周之贤。
吾父吾母兮,皆善终以天算。进何忧而退何憾兮,养吾气之浩然。
弟子进而赞曰:采薇山之巅兮,其乐也如此。衣曳曳而情飘飘兮,愿执辔而往焉。
诗句解释及赏析#### 诗首句:“采薇山之巅赠张无梦先生”
- 注释:此处“采薇”指的是采集野生的薇菜,古代文人常用此词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山顶”则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译文:我在这里把薇菜送给你,希望你也能欣赏这种远离尘世的生活。
第二句:“吾非求为之仙”
- 注释:这里提到“不为仙”,说明诗人追求的是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 译文:我不寻求成为神仙,只求在山巅过着简单的隐居生活。
第三、第四句:“吾无一亩之宅,一丘之田。”
- 注释:这里的“无”字强调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亩之宅”和“一丘之田”都是极小的地块,用以比喻诗人对土地的珍视,以及他希望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
- 译文:我没有一亩或一丘那么大的土地用来居住,也无需拥有更多的土地。
第五句:“饥食山之薇,渴饮山之泉”
- 注释:这句描述了诗人在深山中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状态。“薇”即野菜,“泉”指山间的清泉。
- 译文:我饿了就吃山上的野菜,渴了就喝山中的清泉水。
第六、第七句:“岩为吾居兮,鹿为吾马”
- 注释:这里的“岩”指的是岩石,是诗人的住所;“鹿”作为交通工具,也是诗人常用的坐骑。
- 译文:我的住所是坚硬的岩石,我骑的坐骑是鹿。
第八、第九句:“吾岂不足兮,翱翔乎山之间。”
- 注释:这里的“翱翔”意味着自由自在地飞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不受拘束的精神。
- 译文:我难道是不满足的吗?我在这片山林里自由飞翔。
第十、第十一句:“彼世俗之混混兮,嗟苦短之白日。”
- 注释:这里的“混混”形容世俗的混乱和喧嚣。“嗟苦短之白日”则是说时间的宝贵和短暂的白昼。
- 译文:那些世俗的人忙忙碌碌却毫无成就,感叹时间太短暂,而白日很快就过去了。
第十二、第十三句:“此一身之悠悠兮,聊自乐以穷年。”
- 注释:这里的“悠悠”指悠然自得的状态。“聊自乐”表示虽然生活简单但内心感到快乐和满足。
-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度过悠长的时光,偶尔也会感到快乐。
第十四、第十五句:“彼尘埃之荏苒兮,此云烟之绵联。”
- 注释:这里的“荏苒”指事物渐渐消失,而“绵联”描绘了连绵不断的云烟景象。
- 译文:那些世俗的尘埃逐渐消散,而天空中的云烟却连绵不断。
第十六、第十七句:“谁谓才之大兮,慨匠氏之弗取。”
- 注释:这里的“匠氏”指工匠或手艺人,他们通常专注于制作精细的物品。诗人在这里讽刺那些看重才华而不注重实际行动的人。
- 译文:谁说一个人才能大就一定能得到赏识呢?只有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才能得到重视。
第十八、第十九句:“吾独幸其弗取兮,森葱苍而自全。”
- 注释:这里的“幸其弗取”表示庆幸自己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森葱苍”形容山林茂盛、高大的景象。
- 译文:我只庆幸我没有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我就像这茂盛的山林一样独立自主。
第二十、第二十一句:“粤吾君之为治兮,三王之圣。”
- 注释:这里的“粤”是一个助词,用于连接后面的叙述。“三王之圣”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位帝王——夏桀、商纣和周幽王。
- 译文:我赞美我的主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他的智慧堪比历史上的三位伟大君王。
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句:“而吾相之为辅兮,伊周之贤。”
- 注释:这里的“相”指的是宰相或国务大臣。伊尹和周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
- 译文:而我作为辅助大臣的职责,可以与伊尹和周公相提并论。
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句:“吾父吾母兮,皆善终以天算。”
- 注释:这里的“善终”意味着有尊严地离世。“天算”指的是天命或自然的安排。
- 译文: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都得到了善终,他们的离世都是符合天命的安排。
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句:“进何忧而退何憾兮,养吾气之浩然。”
- 注释:这里的“进何忧而退何憾”表达了作者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心态平和的态度。“浩然”形容一种宽广、正直的品质。
- 译文: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我都不会有忧虑或遗憾,因为我培养了浩然之气。
第二十八句:“弟子进而赞曰。”
- 注释:这是对读者或听众的一种邀请,鼓励他们跟随诗人的步伐,一同体验这种隐逸的生活。
- 译文:我的弟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种隐逸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