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肯住,发尽梅花白。
又着柳梢黄,摇摇向行客。
客行无时休,何以销客忧。
今古一樽酒,酩酊江上楼。
黄鹄飞青云,误随秋雁群。
网罗千万里,泾渭欲谁分。
诗思阳春发,平湖望明月。
若遇北归人,芳音无我绝。

【注释】

1、东风:春风。不肯住:不停留、不停歇。

2、发尽梅花白:花落枝头,花瓣飘落,如白梅。

3、又着柳梢黄:柳树的嫩芽也泛出黄色。

4、摇摇向行客:随风摇曳,仿佛是来送行的人。

5、无时休:没有停止的时候。

6、何以销客忧:用什么来消除我的忧愁呢?

7、今古一樽酒:古今同饮一杯美酒。

8、酩酊江上楼:沉醉于江边楼上。

9、阳春:春天,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10、平湖望明月:在平静的湖面上望着明亮的月亮。

11、北归人:北归的行人,这里指你。

12、芳音无我绝:你的芬芳的声音,不会因此而消失掉。

【译文】

春风不肯停歇,吹落了梅花一片片。

柳树发芽,染上了黄色,在风中摇曳,送来阵阵花香。

游子行程漫长,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怎样排遣心中的忧伤?

如今古人与今人共饮一杯酒,醉倒在江上的楼中。

黄鹄飞上青云,却误入秋天大雁的群体。

网罗万里之遥,泾渭分明,谁能分辨清楚?

诗思如同初春的阳光,从湖面升起,明亮而温暖。

若遇见北回归的游子,他的芬芳之声,定不会消失掉。

【赏析】

此诗为一首送别之作。首二句写春风不肯停留,把盛开的梅花、新发的柳絮都吹得凋零了;三、四句写柳梢上新生的叶子和飘舞的黄莺,似乎也在向行客招手告别;五、六句写行者在漫长的旅途上,没有休息的时刻,因此心中愁绪难消;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不能为友人排解忧愁,却依然与他共同举杯畅饮,以酒浇愁。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情真意切,意境优美。

“东风不肯住”一句,是说春风不愿停留,吹落了梅花,吹开了柳絮。这看似无情的景物,实则有情,它们都像有生命一样,对行旅者表示了深深的关切。“又着柳梢黄”,点明是早春时节,春风刚刚吹开残冬的雪意,柳絮便已开始飘荡。这是诗人眼中的早春景色。“发尽梅花白”,则进一步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景色特点——梅花开放,但已经落尽了花朵,只剩下满枝的白花。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早春时节的特征,又渲染了行旅者即将远行的凄凉心情。

“又着柳梢黄”一句,接着写柳树新长的绿叶也泛出了黄色,迎风摇曳,送来阵阵花香。这似乎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然而,仔细玩味起来,其中却蕴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早春时节的杨柳依依,正像是在为远行者饯行。所以,这里的描写实际上是暗含着诗人对行旅者的深深关怀之情。

前四句,诗人通过对早春时节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深切同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继续展开自己的想象,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客行无时休”,是说远行者的行程没有尽头,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没有停止的时候。这句话既是对上文“又着柳梢黄”一句的具体化,又是对整首诗主题的高度概括。在这里,诗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行程总也休止不了呢?难道有什么心事重重、难以释怀的事情吗?于是,诗人紧接着回答:“何以销客忧”。这句诗,既是对“客行无时休”的具体解释,也是对上文“又着柳梢黄”一句的具体化。因为只有不断前行的人才会有无尽的忧愁,只有不断前行的人才会无法消释内心的痛苦。

至此,诗人已经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早春时节的杨柳依依,似乎在为远行者饯行;然而,远行者的行程却没有尽头,他的心灵也因此而不得安宁。这样的画面,既有生动的自然色彩,又有深沉的情感色彩。它既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

接下来的两句:“今古一樽酒,酩酊江上楼。”是对前面诗句的深化和发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古今同饮一杯酒,醉酒后一起登上江边的楼头。这里既包含了对古代文人饮酒作诗的赞美,也融入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之情。诗人用“今古”二字概括了整个历史过程;用“一樽酒”概括了整个饮酒过程;最后用“酩酊江上楼”形象地描绘了饮酒作诗的情景。这两句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黄鹄飞青云,误随秋雁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黄鹄飞上了青云之上的天空,却误入了秋天大雁结群飞行的行列。这里既包含了对黄鹄高飞远举的赞美,也融入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深刻领悟。诗人用“黄鹄”比喻自己,用“秋雁”比喻他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要能够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伟大的成就。

“网罗千万里,泾渭欲谁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网罗纵横交错,覆盖了千万里土地;如何分辨泾水和渭水的界限呢?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典故:泾水和渭水是中国两条重要的河流,它们在陕西合流后向东流入大海。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行动方式,不应该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诗的最后一部分:“诗思阳春发,平湖望明月。若遇北归人,芳音无我绝。”是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总结和展望。他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明媚动人;他在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月光;如果有一天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歌声一定会更加动听美妙。这一部分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