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亭面鹿峰,白鹿每经过。
忽衔落花去,还来卧青莎。
仙者不可见,孤峰但嵯峨。
疏篁映秀木,好鸟鸣相和。
飞泉洒天窗,六月凉气多。
宾朋四五辈,饮酒朱颜酡。
璆琳粲明质,芝术芬长哦。
皆为廊庙器,偶会林泉阿。
磻溪与桐庐,回旋竟如何。
却笑晋右军,弄笔怜白鹅。
戴氏鹿峰亭二首呈同游开亭面鹿峰,白鹿每经过。
忽衔落花去,还来卧青莎。
仙者不可见,孤峰但嵯峨。
疏篁映秀木,好鸟鸣相和。
飞泉洒天窗,六月凉气多。
宾朋四五辈,饮酒朱颜酡。
璆琳粲明质,芝术芬长哦。
皆为廊庙器,偶会林泉阿。
磻溪与桐庐,回旋竟如何。
却笑晋右军,弄笔怜白鹅。
注释:
《戴氏鹿峰亭二首呈同游》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写亭子面对鹿峰,常有白鹿经过;中间四句写白鹿忽然衔走落花,又返回青草地;后四句写仙人不能看见,但见一座孤峭的山峰;后四句写山间有竹子等树木,并有好鸟在鸣叫;最后两句写飞泉从天窗洒下,使人感到六月的凉爽。最后四句以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为例来说明文人雅士常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借酒消愁。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流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游览戴氏的鹿峰亭时所作的两首诗。第一首描绘了鹿峰亭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游客们在此游玩的情景。第二首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鹿峰亭的自然美景及其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开亭面鹿峰,白鹿每经过。
“开亭面鹿峰”四句,是点题之作。“开亭”,指打开门楼迎客入内;“面”,面对;“鹿”,即鹿峰,指戴氏的别墅;“过”,经过。这几句意思是:推开门楼面向鹿峰,只见白鹿常常经过这里。诗人用“面”字领起,不仅点名了地点,而且写出了亭子的方位,同时交代了时间,表明是在春天。而“白”字,既写出了白鹿的颜色,又暗示了鹿的洁白,更增添了几分生动形象。白鹿的经常出现,给鹿峰亭增添了不少生气。
忽衔落花去,还来卧青莎。
“忽衔落花去,还来卧青莎。”这两句是承上面说的白鹿经过,进一步描写它的特点。这两句中,一个“忽”字,一个“还”字,表现了白鹿行动的敏捷和自由自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的本领。
仙者不可见,孤峰但嵯峨。
“仙者不可见”四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写鹿峰亭周围的景致。“仙”在这里指的是神仙;“嵯峨”是指山势高峻。这几句意思是:神仙是看不见的,只看到一座孤独的山峰屹立在那里。这两句既表现了山峰的高峻,又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疏篁映秀木,好鸟鸣相和。
“疏篁映秀木”四句,是写鹿峰亭周围自然环境的幽美。这四句的意思是:疏疏落落的竹林映衬着秀美的树木,美丽的鸟儿相互唱和。这几句描写得十分细腻生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飞泉洒天窗,六月凉气多。
“飞泉洒天窗”四句,是写鹿峰亭内的景象。这四句的意思是:飞瀑从天窗倾泻而下,带来阵阵凉意。夏天的六月里,飞瀑的水声听起来分外清脆悦耳。这几句描写出了夏日里飞瀑的清凉感觉,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宾朋四五辈,饮酒朱颜酡。
“宾朋四五辈”五句,是说在座的朋友有四五位,大家边饮边歌,脸上都露出了酒后的红润。这几句描写出聚会的气氛热烈欢快,人们心情舒畅,尽兴而归。
璆琳粲明质,芝术芬长哦。
“璆琳粲明质”五句,是说珍贵的美玉闪耀着明亮的光泽,灵芝的香气弥漫开来,让人陶醉不已。这几句描写出了美玉和灵芝的美丽和珍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欣赏这些珍奇物品的心情。
皆为廊庙器,偶会林泉阿。
“皆为廊庙器”四句,是说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供人欣赏使用的,偶然聚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里的风光胜地。这几句虽然说的是一些美好的事物,但它们在这里却成了风景的一部分,成为了鹿峰亭的一大特点。
磻溪与桐庐,回旋竟如何。
“磻溪与桐庐”五句,意思是说:盘山溪水和桐庐溪水环绕在一起,流回转折曲折复杂,究竟怎样呢?这几句既写了溪水的回旋曲折,又暗寓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变幻莫测。
却笑晋右军,弄笔怜白鹅。
“却笑晋右军”五句,是说看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挥墨写字时那可爱的白鹅,不禁笑了起来。这几句既是对王羲之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书法创作的自谦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