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庐初在望,复忆柴桑翁。
醉来卧磐石,闷默天地通。
不入惠远社,自弹无弦桐。
悠悠出谷云,漠漠栖林风。
傍岩片月白,落磴寒泉洪。
此意非眺听,遥知与君同。

这首诗是李白在庐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羌庐初在望,复忆柴桑翁。
羌庐,即羌人居住的简陋房屋,这里指代隐居生活的简朴环境。初在望,意味着刚刚看到。这句诗表达的是刚到庐山,便想起了曾经隐居的陶渊明。

醉来卧磐石,闷默天地通。
酒后卧在磐石上,感到天地间的一切都仿佛连为一体。这里的”磐石”象征着诗人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和感受。

不入惠远社,自弹无弦桐。
不去参加惠远社(一种文人雅集)的活动,而是独自弹奏没有弦的古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人聚会的不屑,以及自己独立创作音乐的决心。

悠悠出谷云,漠漠栖林风。
形容风吹过树林,声音如同山谷中的云朵飘荡。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傍岩片月白,落磴寒泉洪。
岩壁旁的月光明亮如白,石阶上的水声潺潺如洪流。这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此意非眺听,遥知与君同。
这首诗的意境并非仅仅通过视觉或听觉来感受,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感悟来达到心灵的相通。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好友共享这份宁静和美好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庐山时的即兴之作,通过描写庐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李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艺术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豪放的性格特点,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