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洞深深处,斯游契采真。
故来非俗客,同道是幽人。
日暗能休影,风清不受尘。
行行无限意,满目涨修筠。

【注释】:

  1. 采真洞:指道士修炼的山洞。
  2. 斯游契(qì)采真:这是一次与神仙结伴游玩的旅行。
  3. 故来非俗客:以前来到这里,不是一般的人。故:过去;非俗客:不是凡夫俗子。
  4. 同道是幽人:和我有相同志向或追求的,都是隐居深山的人。同道:志同道合的朋友;幽人:隐士。
  5. 日暗能休影:太阳昏暗时可以休息,影子也随着消失。
  6. 风清不受尘:清风使人清爽,不染尘埃。
  7. 行行无限意:每一步都有无限的意思。
  8. 满目涨修筠(yú):眼前一片绿竹,竹子长得茂盛。满目:满眼;涨:生长得旺盛;修筠,修长挺拔的竹枝。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作者在任监察御史出使回纥途中经过灵州,游览了灵州附近的胜景名胜,写下此诗。首联点明题旨,二联写自己的感受,后两联写所观景色。全诗以“采真”为题,抒发了作者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第一句“竹洞深深处,斯游契采真。”诗人来到灵州,先到的是灵州的竹林深处——竹洞。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与神仙结伴的快感,于是感叹这次出游真是与神仙结伴啊!“采真”就是道教中所说的炼神养身,求取长生不死的仙术。这里用“采真”作题目,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学仙、炼丹、求仙。
    第二句“故来非俗客,同道是幽人。”诗人说:我这次来这里,并不是一般的游客,而是有志向的人;与我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那些隐居山林的高人隐士。诗人以“俗客”自谦,以“幽人”自称,表明他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而不是世俗生活。
    第三、四句“日暗能休影,风清不受尘。”诗人说:天色昏暗的时候,我可以休息,因为我的影子也随着消失;当清风拂面的时候,我不沾一身尘埃。诗人把日暮时分的景物描写得很美,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五、六句“行行无限意,满目涨修筠。”诗人说:每走一步,都有无限的遐想;眼前一片绿竹,竹子长得茂盛。诗人用“无限意”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而“满目涨修筠”则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一句“满目涨修筠”则是诗人对整首诗歌的总结。通过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感受是多么深刻和丰富。同时,这句诗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