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缘蔓草,峭壁累咸鹾。
山木秋尤少,江云晚更多。
寺乌千点集,塞雁一声过。
锦水归心切,渔衣负绿蓑。

【注释】

和元汝功登城有感:和,同。和,指诗人与元汝功共同登上城墙。缘蔓草:攀援着长满蔓草的城墙。峭壁累咸鹾(cuó):险峻陡峭的山崖上堆满了食盐。咸鹾,即盐。秋尤少:秋天树木更少了。江云晚更多:傍晚时江上的云彩更多了。寺乌千点集,塞雁一声过:寺庙里乌鸦成群飞集,塞外的候鸟一声声从北方飞过。锦水归心切:锦江的水流入我的心中。锦水,指长江。绿蓑,绿色的蓑衣。渔衣负绿蓑:穿着绿色蓑衣在江边捕鱼。

【译文】

荒废的城池上爬满了蔓草,险峻的山峰堆积着盐卤。

秋季山林更显稀少,夜晚江面上云影更多。

寺庙里的乌鸦成千上万地聚集,塞外的鸿雁一声声响彻夜空。

锦江的水流入我的心扉,我身着绿蓑在江边垂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由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清冷的边塞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

首联“荒城缘蔓草,峭壁累咸鹾”,以荒城、蔓草、峭壁、咸鹾为意象,营造了一种苍凉、悲怆的氛围。荒城象征着边关,蔓草代表着荒凉,峭壁则暗示了边关的险峻,而咸鹾则让人联想到了战争的艰辛。这两句诗通过这些意象,将诗人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颔联“山木秋尤少,江云晚更多”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山木稀少,意味着人烟稀少;江云晚更多,则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边塞的荒凉与萧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颈联“寺乌千点集,塞雁一声过”则是对边塞景象的具体描绘。寺中的乌鸦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而塞外的大雁则一声声从远方飞过,这既展现了边塞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锦水归心切,渔衣负绿蓑”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锦水象征着家乡的河水,而渔衣则代表着诗人的生活。诗人穿着绿色蓑衣在江边捕鱼,心中却始终无法割舍对家乡的思念。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景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壮士怀才不遇、孤寂凄凉的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